观点:新能源市场整体逐渐走向成熟,需要减少个性化,低效,非普适性的补能设施建设,避免某些车企过度投入,浪费公共资源:
第1点,由国家规范化管理补能设施,现在已经不是新能源初期教育用户的时候了,车企要减少在公共场所的充电设施投入;举特斯拉超充为例,不仅占用公共空间,非特斯拉车主无法充电,或者功率大打折扣,或者充电费贵一大截,这种歧视是很不合理的,所以特斯拉的充电布局也在放缓了;
第2点,国家队的技术优势已经追上来了,举理想的5C超充为例,作为超充第一梯队,充电功率只有500kw多点,南方电网的超充也可以达到480kw,车企自研的超充优势并不突出,而且电网是端到端的供电补能,对于超充这种极高的电流和电压,保持稳定的性能和安全性是优于车企的,这也是极氪,小鹏放缓建设自家超充的原因;
第3点,短期内允许车企建设通用性较高的补能设施,为什么还有些车企,比如理想在快速布局超充?除了因为有前置的规划预算外,还因为理想建设的是通用补能资源,假如理想倒闭了,充电桩还能交由第三方管理,蔚来的换电站,找谁接盘?除了自家品牌,换电联盟一家车企都忽悠不进来,国家是不支持这种补能方式的,想想这么多换电站,拆除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第4点,车企在现阶段,可以给用户提供自家品牌的家用慢充,且需要符合对小区电路改造尽可能低的原则,以交流慢充为主,对于供电设施老旧的小区也能适用。
--
修改:playmobil FROM 14.153.84.*
FROM 14.15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