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小鹏说的挺诚恳
也就是说 真L3级别的软件还没有出出来 要今年底?
小鹏算自驾的头部企业吗,之前各种企业宣传的自己是L2.99999999级是怎么回事?
【 在 YanXiao 的大作中提到: 】
: 老板的气度还是要大点
--
FROM 101.70.101.*
那法规没有落地的原因难道不就是因为没有验证通过吗?
可能长期处在验证中。。。
【 在 newzzdx 的大作中提到: 】
: L3软件早就在验证中了,主要是法律法规落地的问题,这是最慢的
--
FROM 39.144.124.*
哦哦 不太理解 不允许个人使用,允许企业使用的意思吗?小鹏是代表个人?
【 在 bjks2015 的大作中提到: 】
: 法规问题。L3级现有法律法规还是试行阶段,不允许个人使用,所以宣传口径统一2.9
--
FROM 115.192.54.*
说实话,还是不理解
原贴截图里何小鹏不是明确的说今年底要做出“真L3级别”的软硬件吗?
怎么又冒出一个L4了
【 在 wanllow 的大作中提到: 】
: L3在定义的时候,把权责没分清楚
: 用户既要放心地托管,又要对最终结果负责
: 所以只能从L2直接跨越到L4了
: ...................
--
FROM 115.192.54.*
其实这是一个悖论
怎样定义“技术上已经达到L3”呢?
一个说得通的解释是通过法规要求的验证
如果没有通过验证,厂家自己说自己“技术上已经达到L3级别”
有何意义?
现实的困境是法规很难理清L3级别下责任的划分
也就是说除非有人(比如:保险公司)拿出可操作性强的划分原则
严格来讲,L3是无法验证的?
另外,“技术上已经达到L4级别”的也有哈
waymo,萝卜快跑这些
也有很多人体验
但是,如果达到L4级别的代价是,为了舒适和安全
车开得非常小心,体验很差
那它作为个人购买车的商业可行性,非常值得怀疑
【 在 wanllow 的大作中提到: 】
: 现在技术上可以达到L3的厂家也不少了,但是敢担责的却是没有
--
FROM 101.71.39.*
请教从技术层面来讲
waymo这样的“直接从L4条件开始”和国内的“智驾”有什么差别呢
架构不一样?
【 在 wanllow 的大作中提到: 】
: 现在自动驾驶的发展困境就在于此,不光是SAE,现在任何人都难以拿出从L2通过技术升级丝滑地达到L4的道路,如果这条路走不通,很有可能再回到waymo和百度那种直接在L4条件下技术缓慢成熟的老路
--
FROM 115.195.73.*
谢谢,SAE的标准我也学习了下,但我感觉L2、L4这种不像是商业的划分,更像是学术理
论上的划分
L4是有限定的,特定区域和特定设施支持的道路,所以是商业运用(出租车)比较多
国内的智驾L2的进化目标难道是L4嘛,也就是特定区域才能开?
那这样的话恐怕个人用户很难卖出去的
另外我没有听说具备L4技术的waymo或者萝卜快跑的车对个人销售
是因为价格问题?还是说技术有先天劣势没法让个人用户使用?
【 在 wanllow 的大作中提到: 】
: 抛弃全地形智驾的L5不谈,如何实现L4一直就有两种路线,一种是直接杀入L4中,先做一个挫挫的L4,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算法、数据以及芯片和通信来进步到牛逼的L4;另外一种路线是先从L2做起,通过技术的升级先到L3,再通过进步实现牛逼的L4。显然直接上来L4的,一开始是没有任
: 斡芰Φ模可涨С牛牡木褪羌改昴诼涞兀鳯2则能通过给整车厂当供应商,用盈利来支撑研发,双方谁能胜出完全看技术进步速度。
: 显然从实践的结果来看,自动驾驶技术的进步并没有达到预期,国内智驾的四巨头大华地魔是专注做L2的。
: ...................
--
FROM 115.195.73.*
到现在为止世界上有车企承诺过嘛?
感觉还是特事特办,需要司法介入的
【 在 shellwei 的大作中提到: 】
: 如果车企技术达到L3,可以按L2来卖。如果出事故,车企按L3来赔偿。如果车企这么做了,可以认定该车企技术上达到L3
--
FROM 115.195.73.*
嗯 技术发展太快了 “智驾”的目标到底是什么 没人讲得清
隐隐感觉目标不是L4,L4要真正实现,可能意味着超级巨大的基础设施建设
或者像丰田那样,规划一个智慧城市
【 在 wanllow 的大作中提到: 】
: SAE定标准的时候,真正的技术探索还没有完全铺开,这个初始版标准更像是从司机的角度来划分的
--
FROM 115.195.73.*
单车智能的意思是AI?
那出现事故后的法律实体是谁?
恐怕不能说是车企吧,AI已经脱离了车企的控制范围了
伦理上会出现很大问题
【 在 wanllow 的大作中提到: 】
: 车-路-云技术路线确实有基础设施建设
: 如果是搞单车智能,就不需要
--
FROM 115.19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