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其实小米汽车的策略还真的正确
先把汽车研发体系快速复制出来,然后通过打造高档次爆品来拉升品牌声誉,最后等智能驾驶的技术路线基本确定后再投入巨量资源进行低成本替代研发和技术迭代,而所谓充电网络也不会耗费自有资源来布局、通过联盟兼容形式为己所用。
--
FROM 180.125.128.*
byd的汽车硬件平台还是有问题的,偷工减料会影响品牌声誉;爱国为自己不造整车,一方面没法充分控制整车制造厂,另一方面为了确保各合作方的利润不得不提高产品售价,导致偏离正常的价格/质量档次区间,容易让消费者产生不值那个价的心理感觉,而且一旦选择不太靠谱的整车厂又会拖累自身的品牌声誉。
--
FROM 180.125.128.*
雷军敢把自己创业这么多年的声誉和资金全部赌进去,感觉就是showhand,余承东也看到了机遇,但是华为高层对余承东的支持不够,也缺乏亲自下场造车的魄力与再创业精神
【 在 fckmessi 的大作中提到: 】
: 小米这个策略谁都懂,但是只有小米等极少数公司可以这么干。说白了就是依靠强大的粉丝群体和超高的人气,这种先天条件只有极少数几个公司具备
:
--
FROM 180.125.128.*
造车是苦活不假,但对品牌声誉度提升很高啊,也代表了真正的工业集成能力。造手机并不能代表啥,也就是网络上炒的火爆而已。
小米也是因为手机最开始就主打性价比导致品牌力低于华为,这次造车就学乖了,直接干25w起步的轿跑,哪怕给你堆配置和功能也不会一开始就搞10w的车。
【 在 fckmessi 的大作中提到: 】
: 因为汽车在华为那里的分量没有小米那么大,华为的网络设备、手机都是顶流水平了,华为手机现在搞得比苹果还贵了,销量还那么好,不得不服呀。。。
: 小米手机相对来说要差点,尤其是高端市场。汽车可以作为小米另一个突破点
: 其实造车不算一个很好的赛道,门槛太低了,想赚钱挺不容易的,算是苦活。还遇上比亚迪这种卷王,想赚钱更难了
: ...................
--
FROM 180.125.128.*
航空航天、船舶和汽车这三大领域的EPC总承包方的能力代表了工业集成能力,有问题吗?
小米汽车总比赛力斯强多了
【 在 fckmessi 的大作中提到: 】
: 也代表了真正的工业集成能力
: 这话你自己信吗?什么阿猫阿狗都能造车,被你说的这么高大上。。。
:
--
FROM 180.125.128.*
现在这个世界,最缺的是真诚厚道,谁都不愿意被当成傻子
【 在 YanXiao 的大作中提到: 】
: 选了个最难得,纯电加轿跑,发布前一片看衰。现在卖成这样估计最乐观的人也不会预料到
--
FROM 221.227.130.*
成熟的软硬件集合,这就是复杂机电系统设备的集成能力了,并不是简单的堆砌缝合就可以成为一个良好的产品。
奇瑞汽车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此
【 在 takeitez 的大作中提到: 】
: 车辆行业,供应商实力强而且分散,车子空间大,制造精细度要求低,利润高而4s服务差,基础设施国有兜底。有品牌的公司能顺势而起,从服务取胜。
: 车子以后就是成熟的软硬件集合,顾客主要是买服务。
: byd更需要整顿质量体系和经销网络。
--
FROM 221.227.130.*
没啥费解的,赛力斯本身的汽车就不咋样,菊司只是给赛力斯提供智驾系统,又不给赛力斯补传统造车的短板。
传统造车的短板,非得要从头建立整个公司体系才行,byd这么多年在汽车底盘上还是给人印象不好,原因是多方面的。
小米也是挖了吉利汽车研究院的一整套班子才能快速成型的,单靠自己从头开始摸索着建立,得猴年马月了。吉利的底盘技术和车身技术,确实在国内传统汽车厂商里面非常出众的,也是从沃尔沃那里学到真东西。
【 在 doudouba 的大作中提到: 】
: 3年前还没有工厂,可能一个工人也没有,3年之后(研发不比了,因为有很多供应商的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就能全面超越赛力斯,这是怎么做到的。费解。
:
--
FROM 221.227.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