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汉L EV 功率大,零百小的原因
deepseek上搜的
比亚迪汉L EV虽然搭载了高功率电机(单电机500kW/双电机810kW),但其零百加速性能(单电机5.5秒/双电机2.7秒)与竞品相比存在差异,主要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 扭矩参数与电机设计侧重不同
- 扭矩与加速的直接关系:汉L EV单电机峰值扭矩为420N·m,与智己L6(248kW电机,扭矩相近)的加速性能接近。而零百加速主要依赖起步阶段的瞬时扭矩输出,而非单纯功率大小。
- 高转速电机特性:汉L EV电机最高转速达30500r/min,设计目标是优化高速行驶时的动力衰减和极速表现(最高240-300km/h),而非追求瞬间爆发力。其峰值功率需在车速170km/h以上才能完全释放,导致低速区间的加速能力未达理论极限。
2. 车重与动力分配策略
- 车重差异:汉L EV裸车重量达2283kg,比智己L6重193kg,惯性增加对加速产生一定影响。
- 动力调校取舍:比亚迪通过降低速比、优化电机热管理系统,牺牲部分加速性能以换取高速稳定性、散热效率和续航表现。例如,连续70次零百加速后性能无衰减的设计,说明其更注重长周期稳定性而非极限瞬时输出。
3. 轮胎与底盘配置
- 窄胎限制抓地力:汉L EV采用245mm宽胎,相比竞品普遍使用的265mm以上宽胎,抓地力较弱,影响起步阶段动力传递效率。
- 家用定位的平衡:作为中大型家用轿车,汉L EV的底盘调校偏向舒适性,悬挂系统(前双叉臂+后多连杆)虽升级,但未采用超跑级强化设计,进一步限制了极限加速表现。
4. 技术路线与市场定位
- 突破电车极速瓶颈:比亚迪通过高转速电机技术,将极速提升至240-300km/h,解决了电动车高速动力衰减的痛点,但这也导致电机参数在低速区间的优化空间被压缩。
- 成本与性价比:汉L EV售价仅20.48万-26.48万元,远低于竞品(如小米SU7 Ultra售价46.98万元),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性能需与价格定位匹配。
总结
比亚迪汉L EV的电机设计本质上是一种技术路线取舍:通过高转速、高极速、稳定性与成本控制,重新定义电动车的高速性能标准,而非单纯追求零百加速的数值。这一策略既符合其家用市场定位,也展现了比亚迪在电机技术上的差异化创新。若用户需要极致加速体验,双电机四驱版(2.7秒)仍是更优选择。
--
FROM 117.129.64.*
245是后胎吗?跟这马力不匹配吧
--
FROM 61.171.213.*
有个博主说比亚迪这种参数是比高速,不是比加速
极速更高,可达两百几极速
一般拼扭矩的做不到
--
FROM 171.105.119.*
汉l的这个电机在加速到120以后,提速还很有劲,这是比其他电机强的地方
不追求单纯的快
--
FROM 218.4.206.*
多试驾就知道了
3YC的车,起步电门踩到底,也是有明显的迟滞感的,厂商故意限制的
不像有的车,是弹射感
【 在 pigkiller99 的大作中提到: 】
: deepseek上搜的
: 比亚迪汉L EV虽然搭载了高功率电机(单电机500kW/双电机810kW),但其零百加速性能(单电机5.5秒/双电机2.7秒)与竞品相比存在差异,主要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 1. 扭矩参数与电机设计侧重不同
: ...................
--
FROM 222.222.67.*
不知道高速能耗表现如何,是否比其他电机能耗小些
【 在 zhiliang 的大作中提到: 】
: 汉l的这个电机在加速到120以后,提速还很有劲,这是比其他电机强的地方
: 不追求单纯的快
--
FROM 1.202.186.*
【 在 stlonmyway 的大作中提到: 】
: 多试驾就知道了
: 3YC的车,起步电门踩到底,也是有明显的迟滞感的,厂商故意限制的
: 不像有的车,是弹射感
byd不同车型调教不一样,有一踩就冲的,类似tsl那种感觉。
也有像大马力油车,缓慢加速后劲十足的,比如腾势
--
FROM 218.4.206.*
byd的电车是照着油车动力特性调的
它的主要目标是原来的油车司机
【 在 zhiliang (sAviOr) 的大作中提到: 】
:
: 【 在 stlonmyway 的大作中提到: 】
: : 多试驾就知道了
: : 3YC的车,起步电门踩到底,也是有明显的迟滞感的,厂商故意限制的
--
FROM 203.208.61.*
【 在 Icanread 的大作中提到: 】
: byd的电车是照着油车动力特性调的
: 它的主要目标是原来的油车司机
那种一踩就窜的感觉其实并不舒服
--
FROM 218.4.206.*
感觉写得比较客观,赞
--
FROM 180.16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