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御妻24小时耐力赛那个是不是很牛?
你这不是搞笑么。。。。小米这个测试,有多少国内厂家跟进了?先跟进个几家,蔚来也可以跟进。
其实上,北京-上海这种测试才是最最最日常,最最接地气的。
纯电车,看哪辆车在不超速的情况下先到达。
【 在 anglealq 的大作中提到: 】
: 为啥要跟? 比赛要有足够公平的规则和意义,你说的这种测试的价值不大,
: 看的无非是充电速度和风阻,至于蔚来的换电宣传,路线之争 短时间内已经
: 无法逆转了
: ...................
--
FROM 124.127.200.*
是的,就是换着开,其实这玩意大概率是和厂家设定的策略相关
大部分厂家为了保护电机,会设定相对保守的策略,小米更懂营销,知道没有专业场地,普通人根本没有条件去高速跑那么长时间。
还是那句话,汽车工业,没有黑科技,都差不多的。
【 在 nimoo 的大作中提到: 】
: 平均时速接近165,减去充电时间,基本在200的时速开,在赛道转圈?10人左右的专业司机团队换着开?
--
FROM 124.127.200.*
我知道啊,让国内其他厂家都跟进测试啊。
在我看来这玩意就是个营销的噱头。
远不如从北京到上海,或者从北京到广州搞个长距离测试,看哪辆车在不超速的情况下先到达更加符合日常用车场景。
【 在 anglealq 的大作中提到: 】
: 小米这个测试可不是他家发明的,更不是第一个;
:
--
FROM 124.127.200.*
那我倒认为也许不需要,量产车应该也能搞定。
本质上来讲,这就是个噱头。
【 在 KrkicBojan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种所谓的测试 就是噱头
: 最高配,然后做好用料的筛选,组装一辆车,打着量产车的名义搞个所谓的成绩。
: 实际上最后量产到市场上的车,一致性根本做不到这个水准。
: ...................
--
FROM 124.127.200.*
在封闭场地,专业赛车手,200这个速度没难度,对于车而言,更没难度。
【 在 fxchina 的大作中提到: 】
: 说得好。
: 另外我发现很多人对持续的200没有概念,没有敬畏感,这个也能理解,毕竟稳定跑过200的人太少了
--
FROM 124.127.200.*
我没说不行啊
我的意思是这块各家都差不多的。
小米的电机会比汇川技术、蔚来动力、华为电机更强?不可能,大家基本都差不多的。
还是那句话,没有黑科技。
【 在 nimoo 的大作中提到: 】
: 小米还是认真做事的,颜值就是战斗力,漆面,电机电控以及电池都可以的(虽然外包,但是基本做的很放心,以前想自己封装,发现效果不好,立刻改)
--
FROM 124.127.200.*
哪儿有差距了?人家没有搞这种测试就认为人家不行?
【 在 anglealq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为啥结果会有差距?精益求精本来就是制造业进步的一句格言
:
--
FROM 124.127.200.*
40度以上
【 在 fxchina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我问你,你猜200时速的百公里电耗有多少?
--
FROM 124.127.200.*
因为普通人一般都是开个2~300公里,然后进服务区休息,加油充电吃点东西
--------看来我和我周围的都不是普通人,我开油车不可能200-300公里就休息一次,哪怕休息也就是去上个厕所就走,不会超过10分钟。
你完全是拿那种不得不花几十分钟充电的情形在证明一些事的合理性的,如果你开过油车且开过很多次长途的话,那我更难理解了。
【 在 anglealq 的大作中提到: 】
: 24小时耐力测试是营销,属于车企亮肌肉的行为,但也是有意义的,因为极限的工况
: 也更容易催生更好的技术,更好的调教;
:
: ...................
--
FROM 124.127.200.*
其实很多人认可这个测试无非就是想说小米从整车的结构可靠度、充电速度、电机的强度都很领先。如果这些因素里面,哪怕有1个是其他厂家达不到,只有小米才能达到的,你放心,雷老板至少要花几十个视频给大家讲透了。
还是那句话,汽车工业,没有黑科技,即便有,也不可能是小米这样刚搞几年的公司,更何况还在到处去其他公司挖人的阶段。
【 在 qko 的大作中提到: 】
: 大家东西从一家买的,做出来的东西就能一样吗?
: 光刻机都从阿斯麦买的,三星晶圆代工为什么被台积电爆锤?
--
FROM 124.127.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