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蔚来:6月交付新车24925辆,同比增长17.5%
平均车价下降了多少?蔚来大量出低端车型,当然销量会往上走了,但是
不影响他继续血亏啊
【 在 xglchong 的大作中提到: 】
: 7月1日,蔚来公布6月和第二季度交付数据显示,6月交付24925辆汽车,同比增长17.5%。第二季度,交付72056辆汽车,同比增长25.6%。截至2025年6月30日,累计交付量达到785714辆。
--
FROM 124.16.29.*
电池技术在迅速发展,家用电车换电毫无盈利的可能性
网约车,出租车这样的换电才有意义,但是这样又会拉低品牌形象,蔚来换电
就是两边不讨好,肯定没戏的
【 在 yuandao888 的大作中提到: 】
: 乘用车换电不仅是市场上,政策层面已经认可了。
: 所以反对乘用车换电的,更多是友商或者是担心自己买的不能换电的车后续没有价值。
: 换过电的都说香,而且换电站只要每天数量足够了,就能盈利,这个模式是ok的。
: ...................
--
FROM 124.16.29.*
固态电池加上超冲,对换电就是颠覆式的取代,换电最大的问题就是
无法解决高昂的成本及电池的归一化,电池在不断发展,蔚来自己家的
不同车型都不可能只用同一种电池,相当于把自己卡死在少数几种电池上了
充电最大的好处就是不同电池都能冲,我协议改一下就行了,而且超冲
的速度越来越好,换电的速度优势就越来越少
【 在 yuandao888 的大作中提到: 】
: 电池技术发展和换电根本没有必然关系
: 固态电池以后,换电依然是更好的选择。
: 换电不用下车,不用风吹日晒。
: ...................
--
FROM 124.16.29.*
明年半固体电池就上市了,不同电池的硬件不同,这事硬伤
400V的,800V的,半固态和以后的固态都是不一样的,你一个
超冲站这些电池怎么可能都配的上,那要多少富裕量?放不放的下?
电池本身也是钱,囤那么多电池在站里面也是巨大的成本
如果十分钟能解决问题,大家不会考虑换电站不下车3分钟的那点优势的
【 在 yuandao888 的大作中提到: 】
: 固态电池至少2030年以后才有可能上市,固态电池会让换电站电池流转的速度更快
: 而你说的超充,充电速度快必然对电池健康度有很大的损害,除非以后是固态电池。
: 换电肯定是未来,用户不需要下车插枪拔枪扫码充电了。。。。
: ...................
--
FROM 124.16.29.*
你信不信不重要,超冲在迅速的发展,现在是液冷+储能电池的联合,快
是由道理的。换电没法解决高成本和电池升级换代需要各种电池的问题
【 在 yuandao888 的大作中提到: 】
: 固态电池至少2030年以后才有可能上市,固态电池会让换电站电池流转的速度更快
: 而你说的超充,充电速度快必然对电池健康度有很大的损害,除非以后是固态电池。
: 换电肯定是未来,用户不需要下车插枪拔枪扫码充电了。。。。
: ...................
--
FROM 124.16.29.*
电子产品就是这样,升级换代就行了,现在8年前那些200公里300公里的电车
基本就被淘汰出局了,也没人会考虑给他们换个大电池。
新车用新款电车,老车凑乎开个八年十年,互不影响,没有任何矛盾
【 在 mdkkurt 的大作中提到: 】
: 要解决电池升级换代的问题,难道不是只有靠换电吗?你现在这样怎么解决?电池都拆不下来,到时候电池升级了,这车直接报废换新车?
--
FROM 223.104.40.*
换电如果好,早有大量企业跟进了,大家都不是傻子
比如北汽,专门给北京的北汽出租车建了很多换电站,这些高频用车的
换电是个很好地场景,而且车型单一,电池也一致。给私家车换电,纯属吃力不讨好
【 在 xglchong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发现没有 所有换电必死的言论 都是将来时 和版面十年前的帖子如出一辙
: 没有一个是现在进行时
--
FROM 223.104.40.*
超冲不同型号的电池都可以充电,换电你对每一款不同的电池都需要
备货,这个成本非常高
【 在 yuandao888 的大作中提到: 】
: 超冲可以应用在换电站,使得电池冲得更快
: 完全不冲突
: 换电不用下车,不用插拔充电枪。
: ...................
--
FROM 223.104.40.*
现在电车足够便宜,发展又很快,真没多少人愿意花大价钱换电池来复活一个
十年前的电车。这样还不如直接买一个4年新的二手电车了,各方面都要全面超越
十年前的电车加一个新电池。
你要知道换电池可不是换个邮箱,价钱相当高的
【 在 mdkkurt 的大作中提到: 】
: 车不是电子产品,10年前的电车,现在要能以便宜的价格换一个性能相当甚至更好的电池,大把的人愿意继续开
: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阔气到随手换掉一辆车的程度
--
FROM 124.16.29.*
这里的群体值得是其他企业,不是消费者,国内企业都精着呢,有利可图
的都是一拥而上,恨不得卷死。所有企业都不跟风,那还是很说明问题的
【 在 mdkkurt 的大作中提到: 】
: 《乌合之众》读过没?
: 指望群体来选择最佳路线就有点搞笑了,不要唯结果论
--
FROM 124.1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