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增程的尽头是纯电?
增加的增城模块不要重量/空间和成本?
【 在 rasper (楚楚动人)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为啥要分开来说,纯电再怎么发展,也不妨碍在之上加入一组增程模块,增程版始终是纯电 plus
:
: 【 在 huankuib @ [GreenAuto] 的大作中提到: 】
: :
--
FROM 115.171.57.*
然后不看体验了?或者你说两个体验差不多?
【 在 rasper (楚楚动人) 的大作中提到: 】
: 重量和减少的电池重量可以相抵
: 空间占用的是车头,也就是有前备箱的纯电舍弃前备箱
: 所以就看前备箱和可用油这两个能力你更看重哪一条
:
--
FROM 115.171.57.*
这个当然不能算
问界的纯电本身就是兼容增程的总体设计,体现不出来纯电的优势。且纯电贵两三万,这当然不是完全横向的对比
【 在 rasper (楚楚动人) 的大作中提到: 】
: 体验不是在那嘛
:
: 在两个都能随便买的情况下,买哪个的更多已经说明问题了,比如 M8/M9/S800
:
--
FROM 115.171.57.*
纯电的思路做增程需要打一个问号
在一个产品群上不怎么想卖的产品设计作为基准去做增程,这怕不是有什么毛病
而且问界爆发都是从增程开始的,纯电都在之后,拿纯电做平台这一说法让人难信服
【 在 rasper (楚楚动人) 的大作中提到: 】
: 问界就是用纯电的思路做增程,恰恰体现了增程的发展路线就是依托纯电架构增加增程模块,已经套路化了,这个思路可以拓展到任何一台纯电。比如小米 Yu 出增程也是这么干,你不能说纯电版没有体现纯电车的优势吧。
:
: 【 在 Gonzalo @ [GreenAuto] 的大作中提到: 】
: :
--
FROM 115.171.57.*
纯电在驾驶体验上的优势也不能忽视,另外NVH也是高端车必须具备的能力,纯电在这一项上毫无疑问的领先
【 在 prize (奖励) 的大作中提到: 】
: 最重要的空间省出来了你没说错
: 【 在 huankuib 的大作中提到: 】
: : 加上增程器油箱排气管后,纯电续航总是低一截,还要多保养一套系统,平时用起来充电次数增多,平时日常使用还是不如纯电方便。好处就是增程开长途可以自由一点,但是经常看到高速服务区上充电的车混动增程占了一半,感觉又不是那回事。
:
--
FROM 115.171.57.*
就是这个理
现在市区完全不用油,高速充电桩越来越多,只有大西北那种场景增程更有利
【 在 huankuib (~-~)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纯电都一百五十度了,高速都能直接跑800公里,要个毛的增程。
: 就相当于手机可以玩一天,到处还是充电口,谁还带充电宝。
:
:
--
FROM 115.171.57.*
蔚来小鹏都证明了纯电可以价格低
原来我认为终极答案是大电池增程,现在我认为最终答案是纯电,趋势刚刚开始
【 在 chelseaLL (chelseaLL) 的大作中提到: 】
: 主要还是看差价,
: 中大型电车高速比较好用,大概要100度电。
: 其实就看同类型车,100度电的版本和增程版本的价差是多少,
: 价差小的话,很多人都喜欢纯电了
--
FROM 115.171.57.*
现在同十年前相比,个人充电宝使用频率少了70% 还不止的吧?
【 在 rasper (楚楚动人)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不说了嘛,北方大冬天的 150 度电车也扛不住,800 变 400,且更不好充电。
:
: 另外,我但凡出远门旅行就带充电宝,使用频率很高,因为不是处处有插座。去户外拍照拍视频半天就没电,山顶上去哪充电?
:
--
FROM 115.171.57.*
为了满足1%的场景的牺牲:
更小的空间;更频繁的充电;更短的电池寿命;更差的NVH;亏电阶段里更差的驾驶体验;更高的保养费用;更复杂的系统导致更高的维修费用
【 在 rasper (楚楚动人) 的大作中提到: 】
: 因为有庞大数量的消费者愿意买一个带有实用功能的产品,即便这个功能在99%时间都可能用不到,但有就比没有强,多即是好。只要这个心态有市场,增程就永远会卖出去,除非你把加油站撤了,让加油比充电还麻烦。
:
: 【 在 huankuib @ [GreenAuto] 的大作中提到: 】
: :
--
FROM 115.171.57.*
现在增程都有上66度电池包的了,可能明年没有60度电池包都没人买增程了。
然后就是大电池增程PK100度纯电
重量/成本/空间,增程在现在的基础上进一步恶化
【 在 rasper (楚楚动人) 的大作中提到: 】
: 100 多公斤不算啥差距,而 50度电池包就有 300 公斤了
:
: 【 在 huankuib @ [GreenAuto] 的大作中提到: 】
: :
--
FROM 113.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