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理想这企业的价值观确实有问题
那问题大了
1.车型上市才一年就换冷却液成分是什么原因,理想对于这个状态更改的影响是否清楚
2.烧了不到一星期就定位问题,定位和机理分析是否准确?别跟note7似的以为解决了问题解决完继续烧
【 在 malern88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看老汤发的微博,人家说他们不可能那么早就知道,也在喊冤,你这理想铁粉关键时刻怎么发帖黑理想,哇哈哈哈哈
--
FROM 223.104.40.*
今天在群里聊这个事,群友们逐渐收敛到一个猜想上
Mega因为寿命期里会赶上冷却液新强标生效,所以在上市时就要用添加有机酸缓蚀剂的电池冷却液
导入新的冷却液需要做加速耐久腐蚀试验,一次试验需要耗时一个月左右(代表15-20年腐蚀条件)。由于某些不清楚的原因,Mega没法在上市前完成对新冷却液腐蚀性的测试,就一边上市一边补做试验。由于补做试验发现24款的冷却液腐蚀速度太快,就进行了更换冷却液配方的验证,完成验证后在25款完成生产切换。
已经加注了旧冷却液的一万多辆Mega就一边远程通过后台数据监控,一边趁着维修保养的机会分批更换冷却液了,后台监测到故障的就把受影响的大件跟着一起换了。
【 在 qtpr 的大作中提到: 】
: 大约去年年底就知道电池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了,但为了省钱拖着不召回,对消费者隐瞒实情,想通过远程监测来糊弄过去。直到最近这起清楚显示自燃全过程的视频火爆全网,影响出圈,才被动召回。呵呵,召回成本一分钱没省,信誉和品牌价值的损失更无法估量。
: 另外,靠远程监控应对产品缺陷的做法在这片土地上并非理想的专利,有类似做法的车企不少,希望它们能吸取理想的教训,呵呵。
--
FROM 111.194.201.*
什么样的先验知识让他们可以在三天内走完整套归零流程呢?
【 在 wsnsw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这就是推测了,完全有可能是根据这次的数据推测出来的这个隐患,
: 所以你这个说法不是强逻辑。
:
--
FROM 111.194.201.*
20亿成本的归零方案没搞清楚机理就这么稀里糊涂把钱花下去了?理想的投资人们会点头么?
【 在 wsnsw 的大作中提到: 】
: 譬如找不到原因,索性一锅端,换
--
FROM 39.144.79.*
宁德只管电池包内部的材料
可是这个冷却回路串联着电池包和电机控制器,电机控制器那边的材料总得是理想负责吧
【 在 fornoth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冷却液不是理想做的实验。是宁德做的实验。
: 除了理想,还有别的家也在用。
--
FROM 39.144.79.*
你已经知道新车卖到寿命中期的时候强标就要生效了,
那最好是在新车开发阶段就把强标的影响考虑进去,而不是中期改款以前再加一个重大改动,那样认证工作还得做两次,花两份钱
【 在 tedxyz 的大作中提到: 】
: 强标还追溯以往?
--
修改:i925XE FROM 39.144.79.*
FROM 39.144.79.*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最好是集体诉讼
通过诉讼程序,强迫理想把内部知晓腐蚀问题和决策还有更换冷却液的整个时间表暴露出来,看看他究竟是不是无心之失。
【 在 tedxyz 的大作中提到: 】
: 没做完实验就上市
: 这确实价值观有问题
: 西方的惩罚性赔偿就是为这个定做的
: ...................
--
FROM 39.144.79.*
大厂反正从来不在一个型号中期从高电导率切到低电导率冷却液
【 在 tedxyz 的大作中提到: 】
: 旧的认证难道不是早就做过了?新的认证你无论如何要做,推迟一点上有什么问题?
--
FROM 39.14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