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马斯克又喷对了,燃料电池被车企嫌弃
激情过后,燃料电池为什么被车企嫌弃
风口来得疾,去得也很快。
曾风光无限的燃料电池如疫情下的全球经济一般,仿佛间被按下了暂停键。
近日,瑞典商用车巨头斯堪尼亚宣布,正缩减气燃料电池研发业务,转投纯电动阵营。
事实上,这已是近两年内,宣布“退圈”的第四家国际巨头车企。
2019年下旬,本田宣布无限期搁置燃料电池技术的研发。
次年3月,大众公开站队“纯电动”,称燃料电池是个严重的错误。
随后,戴姆勒终止氢燃料电池的乘用车研发计划,旗下梅赛德斯-奔驰GLC F-Cell项目也一并戛然而止。
紧接着,今年早些时候,日产宣布停止与福特及戴姆勒达成的氢能源汽车电池开发项目,致力于2030年将全部新车切换成电动产品。
就在人们认为这仅是乘用车阵营的单方面举措时,斯堪尼亚的决定犹如一记重锤,毕竟这是为数不多与客户一同运营燃料电池经验的制造商。其结论与大众如出一辙:能效、成本都不支持燃料电池广泛应用。
曾几何时,站在风口上,做一只能飞的猪又何尝不是广大车企共同的夙愿。但持续的研发和大量的投入显示,燃料电池这条路,太过艰辛与漫长。
当前,氢燃料电池技术的优点和缺点同样明显。优点是可再生、无污染、续航长、加注快。缺点则是能效低、成本高、安全差、基建匮乏。而这些缺点在汽车产业整体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无疑被进一步放大。
德国相关机构研究显示,燃料电池能效仅有25%~35%,远远低于纯电动,这让车企难以接受。
另外,成本原因也被车企广泛提起。
据悉,作为催化剂主要材料的铂金价格昂贵,是黄金的4倍;一辆燃料电池汽车的制造成本是纯电动汽车的6倍、燃油车的10倍;不仅如此,传统的电解水制氢方法也存在效率低,成本高等原因,难以大规模应用。
此前,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曾痛批氢燃料电池遥不可及,更是直言不讳地用到了“蠢得难以置信”等言语。而他的核心依据是基础设施的无比匮乏。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底,全球仅有加氢站458座,146座在日本,136座在欧洲,排名第三的我国拥有106座。而建成一座加氢站的成本接近1200万人民币,6倍于一座加油站的成本。依据补贴政策,每个加氢站的补贴成本高达400万人民币。
当然,安全也是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目前,世界各地多采用高压气态储氢技术。这种技术成熟、应用普遍,但同时存在泄漏、爆炸等安全风险。
总而言之,车界大佬们纷纷“退圈”也是不无道理的。企业需要生存,着眼于利润,一味在底层逻辑上依旧无法跳出坑的产业上纠缠,终究不符合发展。不过,当前仍有丰田、宝马、现代等企业积极探寻着燃料电池应用的明天。
关于未来、关于发展,还需拭目以待!
--
FROM 125.119.253.*
为什么不是光伏+锂电pk氢储能?光伏特别适合分布式充电站啊,特斯拉都把路子跑通了
【 在 mcbroom 的大作中提到: 】
: 未来新能源就是光伏+氢储能与锂电池储能PK,从储能角度,氢储能完胜锂电池。
: 中国光伏价格这么低,相当于用本来几乎废弃的电制氢存储,两次转换效率虽然不高甚至
: 显得stupid(马斯克说法),但也是最靠谱方法了。
: ...................
--
FROM 125.119.253.*
氢能的安全性更差吧?
【 在 mcbroom 的大作中提到: 】
: 锂电池储能成本高 安全性差,别以为那些淘汰的旧电池能拿去随便储能,随时炸给你看。
: - 来自「最水木 for iPhone X」
--
FROM 125.119.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