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国内市场 新能源汽车厂商销量排行清单[234]
2021年1月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厂商(乘用车)销量(零售量口径/交付量口径)排行:
1万辆以上:
五菱新能源(五菱+宝骏) 3.8496万,
比亚迪新能源(王朝+e网) 2.0178万,
特斯拉汽车(Model 3+Model Y) 1.5484万,
上汽乘用车新能源(荣威+名爵+R Logo) 1.4398万,
长城新能源(欧拉) 1.026万,
2千~1万辆:
江淮新能源(IC+IEV+代工蔚来) 0.8136万,
广汽新能源(埃安) 0.7356万,
蔚来汽车(ES8+ES6+EC6) 0.7225万,
奇瑞新能源(大小蚂蚁) 0.6705万,
小鹏汽车(G3+P7) 0.6015万,
理想汽车(ONE) 0.5379万,
吉利新能源(几何+帝豪) 0.4289万,
长安新能源(奔奔+逸动+CS) 0.324万,
通用新能源(别克微蓝) 0.249万,
哪吒汽车(N+V+U) 0.2195万,
威马汽车(EX5+EX6) 0.204万,
2千辆以下:
零跑汽车(T03+S01) 0.1476万,
北汽新能源(EC+EU+EX+极狐) 0.1072万。
◇◇◇◇◇
简要点评一下江淮汽车的走向:
江淮汽车集团多年来在乘用车市场没有起色,因此将发展重心转向了高端车型代工制造与引入老牌车企的混改援助。
江淮蔚来工厂从2018年开始下线首部蔚来车型,到2021年1月生产蔚来车型的产能爬坡到7000辆并趋于饱和,现在已经在江淮蔚来工厂对面建设江淮蔚来第二工厂,代工蔚来车型的利润已成为江淮集团新能源部分的绝对主力。
随着蔚来汽车的总销量超过国家规定的3万辆门槛,以及理想汽车收购重庆力帆汽车、小鹏汽车收购广东福迪汽车、威马汽车收购大连黄海汽车、零跑汽车收购福建福达汽车,新势力车企自主生产的趋势非常明确,因此之后江淮的这两家蔚来代工厂也是有可能被蔚来收购或者控股更名的。
同时,2020年,江淮汽车集团成为首家被外资车企(大众汽车集团)对等占股50%的大型国资车企,江淮大众合资公司也被大众汽车控股75%并且更名为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
也就是说,江淮大众合资公司已经不复存在,完全转变成了大众汽车集团的子公司;江淮汽车集团也不再是安徽省国资委绝对控股的汽车集团。
按照安徽省的这一混改思路,以后江淮汽车集团有可能会让渡更多的股权给大众汽车集团或者是其它外部投资者,并让江淮汽车集团更多地依托于大众汽车的产能需求以及技术扶持,换句话说,江淮汽车集团有可能将完全转变成为大众汽车集团的安徽制造基地。
________
--
修改:FHWYSH FROM 139.227.114.*
FROM 223.166.144.*
特斯拉工厂的年产能在30万爬升至50万的过程中,扣掉出口到英联邦国家及欧盟国家的12万左右数量,2021年它在国内市场的销量预计为平均每月3万。
【 在 l19 的大作中提到: 】
: 看2月销量
: 【 在 FHWYSH 的大作中提到: 】
: : Model Y产量也在快速爬坡了,2020年它爆Model 3的产能也就是短短几十天。
: ...................
--
修改:FHWYSH FROM 223.166.144.*
FROM 223.166.144.*
那是因为有些人已经沉迷于自己幻想的偏狭图景中无法自拔。
幸运的是,汽车消费市场已经逐渐成熟了,绝大部分消费者都不会被这种偏狭的幻境所迷惑。
不幸的是,当一家被市场快速抛弃的车企不但和这些幻想者一样对自身毫无清醒认知,反而还继续肆意挥霍资源的时候,这不是一个好的信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 OkBaby 的大作中提到: 】
: 版上不是有人吹北汽的三电是国内最好的吗?
:
:
: ...................
--
修改:FHWYSH FROM 220.196.60.*
FROM 223.166.144.*
在这个流程中,江淮汽车集团公告的销量数据就更类似于斯太尔这种纯代工厂公告的销量数据,只是它这个纯代工角色应该当不长久,以后它的两家江淮蔚来工厂要不被蔚来汽车控股收购,要不就成为大众汽车的制造基地。
至于销量算两次,这个是正常的财务核算方式,因为江淮汽车集团在代工生产时有一次利润纳入,蔚来汽车在终端销售时也有一次利润纳入,当然都要计入各自的公司财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 Nordahl 的大作中提到: 】
: 蔚来真牛逼,渣淮算一次,蔚来单独列出来,还算一次
: 【 在 FHWYSH 的大作中提到: 】
: : 2021年1月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厂商(乘用车)销量(零售量口径/交付量口径)排行:
: ...................
--
FROM 223.166.144.*
江淮确实比较可惜,入行早,但是却限于乘用车制造的整体水平薄弱,生产体系及管理水平僵化落伍,无法使电动车整车提升一个层次,市场竞争力缺乏。
与同省的奇瑞相比,奇瑞自食其力日益壮大,江淮却越来越下滑,最终国资委不愿再无底线地填这个坑,把江淮作为了改革的对象。在改革之后,江淮还能继续为安徽贡献就业数量、税收和GDP,就算它这个品牌在乘用车市场被废弃,至少还有奇瑞给安徽撑场子。
所以入行早不一定是优势,底子薄还没转变却一定是劣势。
【 在 hustzz 的大作中提到: 】
: 感谢分享数据和简评江淮!
:
: 身为2014年上半年的江淮iev4早期车主,看见简评,一声感叹。
: ...................
--
修改:FHWYSH FROM 139.227.114.*
FROM 223.166.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