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谈谈北汽
【 在 thwolf 的大作中提到: 】
: 说明卖车还是一个系统工程,光有一拨做技术的矜矜业业还不行
: - 来自「最水木 for iPhone 11」
真是。
--
FROM 221.221.50.*
【 在 hellogg 的大作中提到: 】
: 来来来,我与你大战几回合。
: 别的不说,就讲北汽集团原来的头,徐和谊曾经(2017年左右)无比牛X的说,我搞电动车,有高招,玩的是轻资产,需要什么零件买就行了。。。。。
: 当时我一听这话就知道北汽完蛋了。结果果然如此,在2018年一阵高光之后便慢慢沉寂。
: ...................
全球产业链都没问题,全行业产业链更没问题,现代制造业就是如此。要造电脑,芯片肯定得买,你是说这电脑的芯片是买的,这产品就完蛋了?现在除了IBM主机系统是全自造,谁的电脑产品还自己造芯片!而恰恰自己造芯片的IBM主机系统,成了奄奄一息。
不管技术算是谁的,只要它的产品,交到客户手里,是一个优秀的技术产品,就可以认可他。
例如,华为手机的技术还都是美国的呢,这并不否认华为手机的先进性。
--
修改:ylh1969 FROM 221.221.50.*
FROM 221.221.50.*
【 在 zzvc 的大作中提到: 】
: 陶瓷隔膜和阻燃电解液都不是北汽的技术,北汽不造电池
: 而且这俩技术都是业内都知道的技术,不是啥独家秘籍,为啥大部分企业不用,必然有其不用的道理
: ....................
我没说是北汽技术呀。不管谁的技术,让我们用上啦。EU260就是一辆没烧啊。
特斯拉电池也不是自己的,还不是烧呀烧。是不是自己的不重要,好技术拿来放在产品里,能用上,重要。
这个技术当然有缺点,能量密度低就是一条。要么我为啥要担心EU5会烧呢!
--
FROM 221.221.50.*
【 在 wangkuo111 的大作中提到: 】
: 其实你自己先有一个立场之后。说再多别人也不会信了 大家都是选择相信自己相信的事情 车好不好很多时候大家的认知都有局限性
: 发自「今日水木 on LIO-AN00」
你说的没错,信不信由你。
人人都有脑子,信息真假,自己判断。谁也不能强迫人家相信你。
--
FROM 221.221.50.*
【 在 zzvc 的大作中提到: 】
: 自己说过的话得算数
“通过北汽技术,说明不是死穴”,这话没错,我又没指电池。
说的是BMS,上下端的容量预留(参数),充电电流的梯次降级(参数),充电加热的参数,单体电流控制的自动均衡等等。
这都是电池安全,兼顾寿命和良好的可用性的技术保证。最终实现了三元电池的安全性和寿命不输铁锂的效果。
这些方法都是公开的,具体参数是自己的技术积累,通过大量样本的统计数据分析出来的。
我可没指隔膜电解液啥的。
大家看看12楼吧,四电第一是我说的吗?你自己说的吧!别往我头上扣!
--
修改:ylh1969 FROM 221.221.50.*
FROM 221.221.50.*
【 在 ylh1969 的大作中提到: 】
: “通过北汽技术,说明不是死穴”,这话没错,我又没指电池。
: 说的是BMS,上下端的容量预留(参数),充电电流的梯次降级(参数),充电加热的参数,单体电流控制的自动均衡等等。
: 这都是电池安全,兼顾寿命和良好的可用性的技术保证。最终实现了三元电池的安全性和寿命不输铁锂的效果。
: ...................
给你举个例子:
充电加热,江淮早就有,iev5就有。但是:
1.只慢充有,快充没有。----------------------------------- EU260快慢充都有。
2.要手动设置低温充电模式。--------------------------------EU260是自动的。
3.参数不合理,0度以下加热,到0度停止。没有什么实际作用----EU260是有梯次的:
10度以上正常充电。
低于10度加热,加热到10度停止,随即充电电流上升到正常值,这个电流足以维持电池温度,之后无需再加热。
低于0度,充电电流被限制的更小。(慢充9A)
低于-10度,只加热,不充电。
充电加热不是啥高技术,但是这些参数即保证了低温充电的可用性,又保护了电池寿命。你能说不是技术?它让我每年冬天充电无忧,从来没遇到麻烦。
--
修改:ylh1969 FROM 221.221.50.*
FROM 221.221.50.*
【 在 zzvc 的大作中提到: 】
: 嗯,让大家看吧,看谁在强行解释,懒得回你贴了
: 已经给你说了这么多了,搞技术千万不要自我陶醉,得看最终效果,得用控制变量法做对照实验,多睁眼看看世界
39楼,请大家自己看。
--
FROM 221.221.50.*
【 在 hsv 的大作中提到: 】
: 汽车行业微笑曲线,分别是设计、研发、生产、营销、售后,北汽新能源差在价值含量最高的营销售后,生产是由北汽股份负责,原绅宝团队怎么样,大家看看油车就知道了……
: 极狐把生产短板补齐了,麦格纳品质应该不会让人失望,国内车企还没有谁在这块可以笑傲江湖,售后目前看响应速度和新势力没区别,两个月一个ota,官方改装方向盘加热…唯一的短板是营销,也就是品牌,这个至少要经过两三代车主才能体现出来,目前国内品牌敢笑傲江湖的也就蔚来了吧……
哦,请你反映个问题,以前好像跟你说过:
电池亏电时,请限制功率,不要限速,限速太危险了。
在放电末尾,0.2C是安全的。对于60.2度的电池,是12KW。足以使车速悠到80~90KPH,可以初步保持安全。
极狐可以安全的限制为18KW,足以维持小100KPH。
--
修改:ylh1969 FROM 221.221.50.*
FROM 221.221.50.*
【 在 zzvc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的逻辑思维和记忆力真的得加强一下,看样子岁数不小了
: 你往回看看贴很难吗?
: 你说北汽用北汽技术保证三元电池不自燃寿命长,拿eu260举例,我问你同样的北汽技术eu5比eu260更先进为啥还会自燃,你回说是陶瓷隔膜和电解液,我才说这俩可不是北汽技术,你又开始扯bms技术,往回开倒车
: ...................
它的自动均衡技术在EU260里很成功,这是保证单体不会过充,防止过充起火的一道屏障,这部分EU5应该是继承了,但是EU5的部分产品因为BUG,在均衡方面出了些问题。这些问题与起火车辆是否有联系我不能确定。但是均衡,不能解决电池本身缺陷引起的危险。那么EU5与EU260的差别,就有可能是电池自身的问题。电池不是北汽生产的,电池技术也不算是北汽的,问题属于谁,请分析。
在提高能量密度的同时,可能牺牲了某些安全性。这只是猜想,作为技术折衷(性能和风险间的)是可能的。
我也在担心这点。它的缺点我不会包庇。
--
修改:ylh1969 FROM 221.221.50.*
FROM 221.221.50.*
【 在 zzvc 的大作中提到: 】
: 先别说那些,先捋捋逻辑
: 这个eu5的反例说明北汽的bms并不能避免三元锂自燃对不对?
: 另外你也说了不自燃是因为eu260用了陶瓷隔膜和抗燃电解质,这和bms无关对不对?
: ...................
它的自动均衡技术在EU260里很成功,这是保证单体不会过充,防止过充起火的一道屏障,这部分EU5应该是继承了,但是EU5的部分产品因为BUG,在均衡方面出了些问题。这些问题与起火车辆是否有联系我不能确定。但是均衡,不能解决电池本身缺陷引起的风险。那么EU5与EU260的差别,就有可能是电池自身的差别(EU5电池能量密度更高,EU260更安全)。电池不是北汽生产的,电池技术也不算是北汽的,问题属于谁,请分析。
--
修改:ylh1969 FROM 221.221.50.*
FROM 221.22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