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比亚迪秦plus DMi发布会观感
1.比亚迪还是那个比亚迪,发布会结束,骂声一片。
2.换汤不换药,那个王朝总经理活脱脱一个肿了的赵长江,除了模样不同,风格无异。
3.船夫说技术变革期管理不是太重要,其实很重要,比亚迪乘用车换个操盘手,局面会截然不同。
4.乘用车不换采购出身的coo,不会有质的飞跃,比四万的帽子估计还得再戴上一阵子。
--
FROM 61.185.194.*
到多少就到位?
【 在 WangXW 的大作中提到: 】
: 多好啊,等啥时候跌到位了,再买入
:
--
FROM 61.185.194.*
转微博比亚迪第一吹
秦PLUS DMI的发布会我没看,这发布会看不看都是一样的,所有的信息早已经在1月份的预售会上全都放出来了,很多人觉得失望是正常的,这就像一个人把同一段子重复了两次,第一次听激动,第二次听就没啥意思了。
比亚迪的为了在定增之前撑住股价,使出了浑身解数,把三个DMI的预售会搞的无比隆重,其实是提前透支了后边正式发布的效果了。有些人期望发布会有算一利好,这属于有点硬找利好的感觉。
我现在对DMI系统评价一如既往的高,真正的国货之光,中国汽车工业的拳头产品,但是我对秦PLUS整车的评价下降了一大截,一部好车硬生生毁在了产品和营销的手上。
在公布价格和配置之前,我的想象是把秦PLUS 定位成精品小车,提升级B格和品牌形象走汉的路子,我更倾向于做成汉MIMI把配置和做工都撸到顶。结果用了秦我就知道这是要走量,我想用哪个品牌都行吧。秦也能做精品小车,我预测价格应该在13-17万,配置打满,满足当前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价格出来的时候我心凉半截,10-14,这还是走垃圾路线啊,真正的一把好牌打的稀烂。
等配置出来的时候我直接把订单改成了宋PLUS DMI,秦PLUS彻底被比亚迪无能的产品和营销部门给毁了,以及比亚迪习惯于LowB路线这种思维,真的是根深蒂固。恕我直言,超低的价格引来了一群穷B用户,我并不是瞧不起低收入人群,他们整体上是不错的,但我们就事论事,作为企业来说,太低端的产品会吸引太多的垃圾用户,对企业的品牌形象伤害很大,这种要想办法做隔离才行,要不然会拖累其它的品牌建设!
想造国民大众车也没必要自降身段,把一个全球顶级的技术下放到最低端的一档去,在营销上完全可以先吃一波技术红利,拉高品牌形象,前期产能不够,价格可以虚高,配置要打满,谁买个车真不差1-2万元,买就买一个满意,结果比亚迪为了向下拉价格,把配置搞的一团糟,自己的利润没了,品牌形象拉垮了,低端用户也不满意,中高用户纷纷改定单,真的是一塌糊涂。
DMI这么好的技术先从上往下打它不香吗?把唐/宋/汉的DMI先上了,拉高溢价,然后再去搞秦PLUS,做个精品小车,上市的价格高一点,产能上来做个优惠,车价上去了,要面的人有面,后期优惠了,要里子的人有里子。比亚迪这么大的市值了,不是任性的时候了,挣钱才是主要的,你要挣钱啊,研发多年的尖端技术,直接卖了10万块钱,搞的很多人因为太便宜而不买,一言难尽。
【 在 googlestyle 的大作中提到: 】
: 1.比亚迪还是那个比亚迪,发布会结束,骂声一片。
: 2.换汤不换药,那个王朝总经理活脱脱一个肿了的赵长江,除了模样不同,风格无异。
: 3.船夫说技术变革期管理不是太重要,其实很重要,比亚迪乘用车换个操盘手,局面会截然不同。
: ...................
--
FROM 61.185.194.*
那个是我转发的
【 在 omnia7 的大作中提到: 】
: lz的意思是做到高端,然后也可以同级别价格低啊,总比一上来就做到最low要强
:
: #发自zSMTH@V1981A
--
FROM 117.39.228.*
你说的很对,
本版就是别扯淡而已
【 在 reachstar 的大作中提到: 】
: 别逗了,这个版充其量也就是一群新能源汽车爱好者,比亚迪真听你们做车才是离死不远了。一辆车的的市场定价厂家有专门的市场营销和分析人员,整个水木才能代表多少用户群体,这个群体的用户画像能撑起来一些列汽车的销量么?真要按你们的要求和定价做出来一款车,能卖几辆?
: - 来自「最水木 for iPhone Xs Max」
--
FROM 117.39.228.*
为什么回复我?
【 在 didawang 的大作中提到: 】
: 为什么看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OS」
--
FROM 117.39.228.*
一样的原因,哈哈
【 在 didawang 的大作中提到: 】
: 呵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OS」
--
FROM 117.39.228.*
你觉着什么样是合格的?
产值1000多亿,市值几千亿,
为几十万人提供就业,
横跨有轨电车、电动车、电池、电子、半导体多个高新技术领域。
香港、大陆三家上市企业,
孵育数个上市企业,
你觉着谁可以与船夫一战?
【 在 simazl 的大作中提到: 】
: 如果70%的时间在搞技术,这个是完全不合格的ceo,也不会是一个合格的cto,这么多年就没重金招聘到顶尖的技术人才?
: 都什么年代了还对技术的事必躬亲?难怪现在抱着dmi技术开始梦想窒息了,之前抱着刀片电池窒息,这种通过某项领先技术通吃的想法往往只有技术出身的领导才会干得出,总是梦想找到杀死竞争对手的屠龙刀
--
FROM 117.39.228.*
比亚迪也在进化中,
蔚来看的人多,
可销量呢?
看的人都买么?
【 在 simazl 的大作中提到: 】
: 单看各项能力船夫的公司都还可以,但是集成最终产品汽车的时候就不能看了
: 很多时候消费者能看懂的是最终的产品形态,至于你背后是不是宁德时代还是比亚迪,还是三元里还是铁锂消费者不关心,消费者关心的是好看,耐用,可靠,性能,口碑谁管你背后模具多牛逼
: 比亚迪解决就业有贡献不否认,但是想在toC消费者业务成功决不能简单复制toB代工领域的经验
: ...................
--
FROM 117.39.228.*
我提到这么多条,
就业只是一部分。
【 在 user1823 的大作中提到: 】
: 人数和产值不能说明企业伟大,比如富士康,提供几百人的就业,但是,几年前员工接连跳楼,就是个人肉机器工厂,但凡有点门路也不会去选择它,这样的企业谁会去尊敬呢
--
FROM 117.39.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