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总有人看不起氢燃料,开个帖子说一下
你的眼里只有交通运输行业了?
你现在用的电是怎么来的?心里没点数么?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4.0
【 在 yehorse 的大作中提到: 】
: 碳中和也不等于没有碳排放了,至少飞机轮船继续用油,是没问题的,这个排放量是能够被中和掉的。
:
: 剩下陆地上跑的车,肉眼可见,就剩大车还没解决了。但大车也不是非得用氢能源,高速公路长途行驶可以靠接触网,市内市郊短途接驳可以靠车载电池。
--
FROM 223.104.235.*
抽水蓄能的一次性投入太高了,现在主要是电网在建,但是国家没有给抽水蓄能设置合理的投资回报途径,电网也是硬着头皮建
而且抽水蓄能的站址要求也很高,不是随便能建的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4.0
【 在 thwolf 的大作中提到: 】
: 还真不是单纯储能。
: 氢能直接燃烧,热值还很高,就使它在使用层面可以直接对标现有的天然气和油,以后甚至可以用来冶金。
: 抽水蓄能确实是很有前景的一个方向,2030年前也是重点方向。
: 氢能的优势是除了储能,还能脱离电网使用,这是其它储能做不到的,可以说现在所有用天然气和燃油的场景都可以用氢来替代。
: 总之每种能源形式储能手段都会找到其在大能源体系中的角色的。氢能是很重要的一环。
--
FROM 175.160.223.*
现在平价风电3毛钱一度,弃风的时候1毛钱1度,就算电-氢-电这个过程效率只有30%,电能本身都有的赚,更别说提供调峰调频服务还有额外收益。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4.0
【 在 WangXW 的大作中提到: 】
: 普遍认为10年成本无解
--
FROM 175.160.223.*
这个版讨论氢能的时候,眼界就只有交通运输这一点,像楼主这样对电力生产行业有一定认知的简直是清流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4.0
【 在 spare 的大作中提到: 】
: 说的有一定道理,但这条路走不通的,至少好几个核心问题没解决
: 否则不会出现全世界都在放弃氢能路线的局面
: 中石油石化当前最需要的是提供场地建设充电站,与国网密切合作分一杯羹
: 而不是走一条没有希望的氢能路线
--
FROM 175.160.223.*
真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新能源装机得多少、弃电大约是个什么规模,估计都没概念吧?现在拿风电烧热水都能一天赚几百万,真到30、60的时候,拿弃电制氢,还要考虑成本么?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4.0
【 在 nathanbird 的大作中提到: 】
: 唉。氢气又不是天然存在的能源,说它热值高也要看看前端的各种转化效率。从这个角度来说,单说热值站不住脚,得依据数据说话。
--
FROM 175.160.223.*
大规模应用会导致成本快速下降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4.0
【 在 WangXW 的大作中提到: 】
: 设备成本太高,折算到度电成本很高,目前还远不如锂电储能成本,锂电储能5年内都没戏大规模使用
--
FROM 223.104.235.*
就锂电池那个能量密度,拿来大规模储能,得建多大一堆?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4.0
【 在 WangXW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看到的资料,目前还是磷酸铁锂最靠谱,成本对折再对折,大规模用就没问题了
--
FROM 223.104.235.*
“电网不喜欢风光”就是无稽之谈。
你没理解什么叫“弃电”。
弃掉了,1分钱也没有,便宜卖了,都是白赚。
电网跟发电没有1毛钱关系。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4.0
【 在 nathanbird 的大作中提到: 】
: 当然要考虑成本。这里的基本逻辑是:现在风光是弃电,因为以传统发电为主的电网不喜欢风光这种波动负荷;但如果按你说的未来场景是超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那么风光电就不是弃电,在技术可行(比如储能,或其他调节技术)的前提下,肯定存在成本,而且还要有利润,不然电网不就是做慈善了吗。而且即便如此,电解水制氢的话还是有效率一说的,与直接用电驱动相比孰优孰劣也需要仔细分析比较,真不好说;如果不是电解水制氢,而是化工副产的话,到时候也肯定不是“副产”了,与上面的弃电逻辑一致,也肯定是有成本和利润的。
: 我现在也没有足够的论据否定氢能源未来的可能性,但只是强调氢的热值高、能量密度高,我认为是片面的;不能忽略其获取不易这样的事实。这方面确实需要技术突破。
: 抛出来供拍砖,不一定对。
--
FROM 223.104.235.*
问题客观存在,安全是硬约束,国家要求“新能源优先上网,力争全额消纳”,在这个框架下,谈“喜不喜欢”的问题不是无病呻吟么?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4.0
【 在 thickearth 的大作中提到: 】
: 主要是风光电不稳定,接入电网引起电网调度困难甚至崩溃,从稳定度来看,目前的风光电都属于垃圾电,需要大规模储能作为中介来解决这个问题
:
--
FROM 223.104.235.*
“企业本着运营”的角度?你可真是笑死人了。
你理解我上一帖说的“硬约束”和上上帖说的“国家要求”了么?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4.0
【 在 thickearth 的大作中提到: 】
: 要尊重科学,硬上的后果谁负责?电网弃光风,就是企业本着运营的角度最有利的选择,国家可以补贴大规模能源存储啊,各方都满意。
:
--
FROM 223.104.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