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警方传唤蔚来人员,因其私自接触事故车辆,涉嫌刑事犯罪】
这事啥都不动大概率也是车主全责,但新闻说的就是这事涉嫌违规操作,所以不用定位到CEO授权删除数据,真出了事这个技术工程师基本要被开了而已。
【 在 zthenry (哇咔咔)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啊,都是毁灭性打击,你说多此一举干啥呢
: 更何况这么大的事故,就这么篡改数据,你是CEO你敢授权?
--
FROM 219.142.81.*
你为什么不琢磨下,号称服务这么好的蔚来,为啥什么在跟家属沟通上出了这么大偏差
这事尚未定论,所以别轻易就定性车主违规使用辅助驾驶全责,之前跟你说过例外情况
1、有证据证明施工标志摆放不合理,那么施工方次责
2、有证据表明驾驶员已经在有效时间内处于做出正确反应,但是因为程序设置逻辑导致无法有效控制车辆,诸如之前可能存在的特斯拉刹车门。
以上两者,车主方都会获得相应的赔偿。所以定性前,慎用勒索,有些现状车主方也反映了,比如折腾几个小时只获得几条1月份的行车记录,蔚来没有有效启动审批,13日车祸,16日才提供数据等。这些是造成双方矛盾和不信任和起源。
过去不知名的车主碰到点事,李斌就亲自联络。当前也算是知名企业家,得到的反馈反而不及往年。
【 在 yehorse (leo1024) 的大作中提到: 】
: 就是会制造对车企不利的舆论影响,向车企勒索钱财,但又可以逃脱法律的制裁。
--
FROM 219.142.81.*
我知道的是,当初包括西安唐的刹车门出现有效证据前,冷静等待结果
通过事实获取结论,到现在为止除了两个声明和现场照片外,其他哪些是有效地证据?包括碰撞时间都是靠app时间推测的,而真正避免撞车也就是几秒钟的反应就够了。
等后续吧,你说的大概率和我之前说的大概率完全一样,但你不能否认小概率事件的存在。
至于自动辅助驾驶上的销售误导,车主如果想打官司方有更多的能力获得比我们网上随便搜索看到的更多的证据,但我认为这个不是本次交通事故纠纷范畴,民事上也会分开处理。
【 在 yehorse (leo1024)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看到的证据是,蔚来第一时间(发生事故后20分钟之内)就主动联系家属了(此时家属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 至于为什么沟通上出现了偏差,是从车主的合伙人介入此事后开始的,这个人知道事故情况后,结合事故时间和车主手机微信消息时间,判读事故发生时车主在发微信,因此,将节奏带向「车主被自动驾驶宣传误导,以为车辆具有自动驾驶功能,可以边开车边发微信」。
: 至于你提到的第2种可能性,概率很小,以至于难以用于带节奏。而第1种可能性,就算有,也只能是次责,而且赔偿额度是固定的,该多少就多少,不会多也不会少,路政公司一个国企,也不心疼这点钱,因此无法通过舆论引导来获得超额赔偿。所以只能找车企的茬,才能获得超额赔
: ...................
--
FROM 219.14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