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特斯拉刹车变硬实锤了
你没有理解80+米的意义,这只是实验选了容易判断的刹停作为标准来获得量化结果而已,并不是让你实际开车的时候用40N的力去刹停
如果视频里的说法没错的话,40N相当于中度刹车,日常开车跟车流哪有多少重刹和急刹,恐怕更多的是轻度和中度刹车,而这种本就应该是本能反应的刹车效果却在某些时候会消失或减弱,你说它会是什么样的影响
【 在 last2 的大作中提到: 】
: 紧急状态下一上来就只用40N的力度来踩,且不能及时调整的话,动能回收失效或者不失效,关系都不大了
: 80+米的刹车距离,怎么着都晚了
:
--
FROM 112.21.23.*
中度刹车是这贴视频里说的,70N就是重刹了,刹车有助力的情况下本来就不需要多大的力
开车就是一个熟练的活,靠反馈来处理的情况每个人都会不一样,而这些如果刹车脚感一致的话,本来是不需要处理什么反馈的
另外不要以为1s的时间不重要,不是总有1s的时间给你
【 在 last2 的大作中提到: 】
: 40N相当于中度刹车这个是怎么来的?把脚搁刹车上就得有40N了
: 你要相信人首先是一个负反馈系统,即便之前没有看到动能回收受限的提示,有个1s时间也总能反应过来了
:
--
修改:cloudlight FROM 112.21.23.*
FROM 112.21.23.*
按视频里的说法140N就是紧急制动了
这个视频里是按刹车距离做的实验,但不是让你日常开车用40N的力去刹停
简单地说你日常开车跟车,本来形成的习惯是抬个油门就可以的场景在某些时候会达不到效果,需要踩刹车才行
【 在 vta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踩到140N,有没有动能回收都无所谓呀,刹车距离差不多。
: 用40N的测试差异,套用到用力急刹结果,这连王垠视频里都反对的。
--
FROM 112.21.23.*
你这几个数字怎么算出来的?
意思是TSL动能回收有和没有的区别基本上感受不到?
【 在 last2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么说吧
: 按视频里面的测试,第一秒的刹车距离差异是0.9,相当于这一秒行程的4%不到
: 正常状态的行程是25.5,动能回收停用时的行程是26.4
: ...................
--
修改:cloudlight FROM 58.241.4.*
FROM 58.241.4.*
你的解释确实有一定的迷惑性,我也相信司机单靠感受应该是分不出来刹车距离是25还是26的
即使拿平均减速度来说,2.8是4.6的60%,你觉得司机刹车时的直观感受到底是距离、速度还是减速度呢?
【 在 last2 的大作中提到: 】
: 根据初速度(27.8m/s),刹车距离,可以算出平均加速度
: 然后计算第一秒的行程,并得到不同状态下的行程差异
: 视频里面70/110/140的表格中直接有加速度, 40N的加速度需要额外算下(大概是正常状态4.6,停用状态2.8)
: ...................
--
FROM 58.241.4.*
你按减速度和速度都是远不止2%,这也是和实际感受相符合的
本来实验比较的是不同动能回收状态下刹车产生的“变化”之间的差别
你解释的角度,也可以说鸡贼的地方在于你直接拿距离来比较,这个距离是带着很大的基数的
你不想一想为什么按刹停距离来算会有那么大的差别吗?难道这个差别都是在后面几s产生的?
比如日常5-60的速度,10几米(或更近)的距离跟车,前车刹车,你本来松下油门就可以了,结果发现松油门完全没用,这个时候前车和你的距离可能已经缩短了3米,你告诉我你的2-4%体现在哪里?
你的车在走,前面的车也在走,也就是上面的“基数”是不相关的,相关的就是你刹车起作用的那部分
【 在 last2 的大作中提到: 】
: 去纠结减速度的比例并无意义,因为最终起到实质作用的是距离
: 对司机来说,这类非急刹减速就是一个脚(刹车力度/行程)-眼(前车距离)配合的负反馈系统;其动作是下意识的;
: 所以这里比较的就是动能回收不同状态给这个负反馈系统带来的额外负担,就是那个基于1s馈导时间的2%-4%
: ...................
--
修改:cloudlight FROM 112.21.23.*
FROM 112.21.23.*
你这啥理解力,真3秒没反应早就撞上了
这3m是前车一脚刹车后车反应或反应不及差不多1s时间内的大概结果
你在算比例进行比较的时候不要把前后车都有的初始速度走的那大段基数作为分母
【 在 last2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的缩短3m怎么来的?
: 前面计算过,1秒的差异是0.9米,你这3秒都没反应过来,驾照是买的吗?
--
FROM 58.241.4.*
假设0.9米的计算是正确的,你拿它去比25,26当然看不出来什么意义了,这就是你那个2%,4%看上去合理却和实际感受完全不符的根源
【 在 last2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要计算的难道不是有动能回收和没动能回收两种状态下的差异?
: 这两个在1s内的差异就是0.9米
: 光算个绝对距离有毛线意义
: ...................
--
修改:cloudlight FROM 58.241.4.*
FROM 58.241.4.*
不是说只在跟车减速的情况下这个影响才这么大,它本来就是这么大,你自己的解读迷惑了别人也迷惑了自己。
100时速,正常情况下40N刹车第1s要的就是27.8-25.5=2.3的刹车效果,无动能回收的情况下只能得到27.8-26.4=1.4的效果(假设数值都是正确的),和这个数值比才能反映出它的影响大小
真是可预料的话也可能问题不大,也可能在某些具体场景对于某些人就会成为问题,如果能避免,我想没有多少司机希望靠自己提前的警惕来解决这个问题,就像再熟练的司机应该也不会希望遇到积水路面,遇到了还真不一定能不出问题
【 在 last2 的大作中提到: 】
: 对,在跟车减速的情况下,0.9米占比就会要大很多
: 不过,对于满电或低温这类可预见动能回收受限的情况下,驾驶者应该事先会有警惕
:
--
FROM 58.2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