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初中物理课:家充桩的功耗问题
你的7%损耗是 线损+热车+待机+转换率损失。
lz的长度是你的5倍,只是线损*5,后面不变。
lz计算只是线损区别。其他暂不考虑。
【 在 hanb 的大作中提到: 】
: 充电线的损耗只占一部分。
: 我家上个月充了两次电,一共81度。
: 每次车跑到19%去充电,冲到90%,电池电量53度。效率是53*(0.9-0.19)*2/81=92.9%
: ...................
--
FROM 124.160.68.*
赞楼主的计算。有些人真的是初中知识没学好。
接下来讨论其他的一些影响因素。
其实单单看电池,同适宜温度下,小电流对电池更友好,电能储存转化率也更高。(但是对于电动汽车,8小时和16小时都算小电流充电)
而非适宜温度下,还得花电去热车,这时候车是热的时间越长,浪费到空气里的热量也就越多,这时候就是一个最优化问题了。要看具体多少电用来热车了,维持热车多少功率等等……
--
FROM 124.160.68.*
lz的最后一句话吗?
lz最后推荐小功率充电 在他考虑框架下没啥问题的。
【 在 hanb 的大作中提到: 】
: LZ的计算没错,但你没看最后一句话
:
--
FROM 124.160.68.*
电线上的功耗是I*I*R, 已知电流电阻计算发热的时候和电压无关(电线本身压降有IR也是确定的)。
如果按照电压算,公式是U*U/R,U是电线上分配的压降,这个压降U在不同充电电流时的变化大概是从20v变为10v(以前220现在230),为什么说大概,因为lz没有测量,没有仪器也不容易测。
所以要用电流的算法,因为电流的数值我们知道。
仔细想想是不是这么回事。
【 在 dawei78 的大作中提到: 】
: 还赞呢 仔细想想 充电电流都变了 线上分配的电压变了没有
: 发自「今日水木 on M2102K1AC」
--
修改:beijiaoff FROM 124.160.68.*
FROM 124.160.68.*
车机加电池 并不是一个阻抗元件,不需要考虑它的内阻是什么。
当然这个超出了初中物理知识了,所以建议你先把它作为一个未知耗电体就可以,只考虑输电线路本身的电压、电阻。
就可以知道lz是正确的。
【 在 dawei78 的大作中提到: 】
: 充电时长不是2倍
: 电流变了 车机加电池内阻必然变大
: 发自「今日水木 on M2102K1AC」
--
FROM 124.160.68.*
忽略充电桩本身的效率损失,充电功率是到充电桩的电压*电流。
电压220到230也认为不变,电流减半自然功率减半。
以上对不对?
【 在 dawei78 的大作中提到: 】
: 电线损耗变为1/4 不代表充电功率变为1/2
: 发自「今日水木 on M2102K1AC」
--
FROM 124.160.68.*
电压是230v和220v的区别,暂不考虑5%的差别。
就像你空调开高档开低档,功率和耗电不一样,但是插头输入都是220v市电。
你的电脑,高负载时比低负载功率能大5倍,电压也都是220v不变的。
感觉不需要说这么基础的知识了吧~
【 在 dawei78 的大作中提到: 】
: 其实功率大于1/2 为什么认为电压不变
: 发自「今日水木 on M2102K1AC」
--
FROM 124.16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