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已有明确阐述,R744、R290、R410a在3项关键指标方面各有优缺点,现阶段没有任一种冷媒工质占有全面优势。
除了这3项关键指标,此外还有一些次级指标,例如制冷性能、系统成本等指标,这一些次级指标的重要性低于3项关键指标。
纳入次级指标之后,R744、R290、R410a仍然在雷达图上各有优缺点,没有任一种冷媒工质占有全面优势,只有在研的新式配方冷媒才能在雷达图上占有全面优势。
比亚迪从2012年开始投入车载低温热泵空调研发,不但覆盖R744、R410a这两类“过渡技术”,而且包含雷达图上有全面优势的“最终技术”新式配方冷媒。
在R744这一项“过渡技术”上,大众集团的供应商与BYD一样,现在产能都较低,不过大众集团将这较低的产量分配给旗下极少数车型的选装包,而BYD将这较低的产量分配给旗下的商用车型。随着BYD产能的增加,会将R744这一项“过渡技术”分配到乘用车型,并且产量还会高于大众集团那微薄的选装包销量。
在R410a这一项“过渡技术”上,BYD已有较高产能,所以可以搭载在较多车型上。至于同一批人群的这一个经典疑问,从DMi时期一直延续到现在,可能直到灯塔熄灭,这批人群也不会想明白:“DMi技术是不是比纯电成本低?是不是差着一代技术门槛也低?这又便宜又好又节能的东西,别家为什么不用,他们是不是傻? ”
某些车企眼看着在销量榜单上越跌越远,在消费者市场上越来越边缘化,却仍然拿不出来“又便宜又好又节能的东西”。它们可能想明白了,也可能没想明白,只是很遗憾,留给它们继续想的时间不多了。
【 在 cyshero 的大作中提到: 】
:
: 弯弯绕绕了半天不还是r744更好吗,都知道二氧化碳好问题是你也不用啊,不还是挂羊头卖狗肉?
: 就问你几个问题,别复制黏贴手册了。r410a是不是比r744,r1234yf成本低?是不是差着一代技术门槛也低?这又便宜又好的东西别家为什么不用,他们是不是傻?
: 【 在 FHWYSH 的大作中提到: 】
: :
--
FROM 123.138.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