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纠结的地方之所以钻进了牛角尖,是因为只执着于去理解GB21670和GB7258对于汽车制动距离的试验场测试方法,
却忘记了如何将国标框架应用于实际场景分析。
简单地说,你忽略的关键点在于:
实际路况中遇到紧急情况的“刹车距离” ≠ GB21670和GB7258测试的“制动距离”。
在实际路况中,
①驾驶员遇到前方紧急情况时的“刹车距离” = ②“反应距离” + ③“踏板有效结合距离” + ④GB21670和GB7258测试的“制动距离”。
而a.“动能回收制动功能突发失效”与b.“刹车踏板变硬”这两种故障,
a会大大延长(②+③)的距离,b会大大延长(③+④)的距离,
所以,a./b./a+b 这三种故障组合,最终结果就是都会导致①的延长。
而a和b,就是王垠在等效道路可靠性测试中所发现的特斯拉汽车会频繁复现的故障。
这就意味着,由于a.b两种故障会有复现的概率,所以特斯拉汽车在发生a./b./a+b故障复现时,
即使此时特斯拉汽车的④(按照GB21670和GB7258测试的“制动距离”)没有发生延长,
但是由于②、③发生了延长,最终就会导致①大大延长,从而撞上前方在预想距离之外的车辆或者静止物体。
【 在 last2 的大作中提到: 】
: 【 以下文字转载自 AutoWorld 讨论区 】
: 标 题: 解读国标--质疑 @此地无垠王垠 对国标的恶意曲解
: ...................
--
修改:FHWYSH FROM 139.227.114.*
FROM 140.2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