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原创]千古成语今日析
七十一 八仙过海
抄喷学说:今天,你能了吗?
过海,其实强调的是各显神通,有人说,现在这社会,真给人显神通的机会了,就看你会不会把握,会不会去创造,许多以往不可想想的自由现在都给你了,你还需要什么,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还有什么怨天尤人呢?
八仙的神通有漏能的成分在,把这些宝贝都投在海里,是要惊动天地的,当年哪吒用混天绫在东海洗澡,搅的龙宫就要地震了。显神通要不以损害别人为原则。
《西游记》第四十二回,孙悟空求菩萨收服红孩儿,怕“驾筋斗云,掀露身体,恐菩萨怪我不敬”,观音命他上莲花瓣,一口气把他吹过海,行者笑道:“这菩萨卖弄神通,把老孙这等呼来喝去,全不费力也!”
我们现在显神通就不敢恭维了,反正大家都是这样说的,国家的规定千千万,在这规定下跳舞,往往跳的人没了兴趣,客气一点,打政策的擦边球,至于里面黑黑红红就更多了。
八仙更接近于普通老百姓,这也可能是他们均来自民间的不同阶层,都有一段坎坷的人生经历,不过老百姓们很津津乐道他们成仙之后的故事,羡慕呢?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会走到那一步。至于他们受到的磨难,就不管不顾了,还道人家怎么就那么牛?
还有那位叫达摩的一苇渡江。
我们要显示自己的能耐,最好是扬长避短,你看人家八仙各有各的法宝,韩湘子不会拿一个花篮,吕洞宾不拿玉板炫耀,要找到自己的优点发挥的淋漓尽致,那就成功了。
有个八仙桌,据说与这八个神仙有关系,不过人们说这桌子一坐,就有了尊卑,上下左右分的清清楚楚,就有了距离感和拘束感。还是人家西方,发明一个什么圆桌,而且还美其名曰什么圆桌会议,自来就有平等的思想。
不过这八位老兄分不分得座次?好像传说中没有说明,但可以肯定的是何仙姑是最后的,一个女人吗?恭添到末位已经不错了。
我们自来分上中下,人们把这八位称上八仙,以示尊重,又凑了中下八仙,增加热闹,不充英雄便充好汉的人物,不说也罢。只能说都想跻身名人而且是仙人之列。据说连牛郎和织女也可以跻身下八仙之中,就有点无厘头了。
沾了神仙的光,历史上现实的人物也可以分许多仙:蜀中八仙、饮中八仙,渴望成仙,难能成仙,只有来点另类,让后代人记住罢了。
兰香神女升天,遗几于此,故称女几山,有七十二福地之称,名称有点文雅了,就是宜阳花果山,名气也不大,据说是孙大圣成佛处、《西游记》故事的发源地。要说与八仙没什么关系,只是我们也想沾沾神仙的灵气,兰香神女没有名,还是孙大圣的名气大。丢一个茶几,还没有八仙桌的名气大。
龙王总是个被欺侮的对象:哪吒闹了,孙悟空闹了,八仙也来凑热闹,龙王整个一个倒霉蛋,大家还不给人家一个同情,要说人家司雨,是老百姓最害怕和顶礼膜拜的对象,偏偏在这些故事中地位地低下还受欺侮,连专家也不明白国人的复杂感情。
那个宋代犯人逃离恶魔小岛的故事应该最接近这个传说的故事真人版,像那些历代相传的故事,让我们感到一种人生的苦难和人们的一种寄托:什么时候老百姓才活的有尊严。
--
FROM 117.158.187.*
七十二 八音遏密
抄喷学说:知道这个成语,你就知道什么叫权力了。
老百姓没尊严,国家元首可以有尊严,在世的时候,威风八面,那就不用说了,人家是领导,死了了还可以更厉害,就是这个成语所说的。
以前甚至没有听过这个成语,搜索“八”字开头的成语才懂得厉害,看看吧:遏:阻止;密:寂静。各种乐器停止演奏,乐声寂静。旧指皇帝死后停乐举哀。后也用以形容国家元首之死。
厉害吧,古代皇帝死叫驾崩,诸侯死叫薨,得道的高僧叫涅槃,一般僧人叫圆寂,我们老百姓才叫死。
死就死吧,死了还可以有很多规矩,规矩限制自己甚至自己的家人责无旁贷,要影响别人的生活就令我们生气了。我们老百姓限制不了别人,都是那些厉害的家。
可怜一曲《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
你说皇帝的老妈死了,也属于国丧,这国丧也太多了吧,洪升可能太得意他的这篇作品,就忘形了,高兴可以,但不能得意,更不能忘形,这倒好,革职,还牵连到很多人,也如王勃一样堕水而亡。
二十有八载帝乃殂落,百姓如丧考妣,三载,四海遏密八音。
这就是这个成语的出处,这帝就是尧,尧死了,老百姓象死了自己的父母,三年,天下都停止了娱乐。一看,就是后代的儒者杜撰的,书上说这是老百姓自愿守孝的,可与人家尧帝无关,上古的圣人,老百姓想守孝,他们还不允许呢?自己死后,埋了,拉到,了事,该干什么还干什么?那有那么多的规矩。鲁迅在这上面是个典范,他的文章就是这样写的。
林语堂对苏东坡很佩服,不过在他的《苏东坡传》中也提到这位才子有点对母亲不敬,因为他的第一个孩子是在母亲去世三年内生的。林语堂这个中西合璧的大才子,也会想到这个繁文缛节。
居丧三年,看钱文忠教授讲《弟子规》,才有点明白了,说古代妇女哺乳二十七个月,按三年算,所以要居丧三年,报哺育之恩,而且要在父母的坟墓边盖草屋居住,还不能有床,睡草垫,枕土坷垃,无论多么大的官都要这样,国家重臣,真的离不开了,还要皇帝亲自下旨,但要推脱再三,这叫“移孝作忠”。
这就是了,为尧帝守丧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所以看《三国》,曹丕欣欣然登上皇位说的话就知道了:舜禹之事,朕知之矣!
寒食节要禁食,都是捣老百姓的,“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人家皇帝例外,而且“大臣”们也可以例外,原来规矩多是限制老百姓的。不是那个皇帝耐不住寂寞,把娱乐形式改改照样在国丧期间花天酒地吗?
所以有人说的更形象,国家提出来依法治国,省里呢?就依法治省,到村里呢?依法治村,说起来都是治老百姓的。其实所谓“依法治”,乃是区别于“以人治”,是限制政府权力的,到成了整治百姓的借口。看看许多怪现象,就理解了。
看看现在法律、条法和规章,都是强调权力的,义务哪里去了?
这个成语真应该像“只许州官放火”一样有名气?
--
FROM 117.158.43.*
七十三 八字打开
抄喷学说:你懂得规矩吗?
到了北京,才知道自己的官小,有了互联网,才知道这个世间的能人太多,顶礼膜拜的人就不说的,小小人物也身怀绝技,不胜佩服。
那就只显的自己的知识不够,恶补已经过时,现学现用,现买现卖。也算是左右逢源,交了卷子。
知识不够,前一个不知道,这个还不晓,还是人家互联网牛:象“八”字那样,撇、捺向两边分开。原意是放着正路不走,却走歪门邪道。也形容门路很宽。
想起来三件事情:
上高中的时候,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曲影取照》的故事,我相信这是我的老师自己写的:一家房屋盖成,大宴宾客,却缺一个凳子。于是拉过五岁的孩子,“去隔壁王大爷家借一个凳子。”小家伙眨巴眨巴了眼睛,“给我一支烟。”……“他要是不借给我凳子,我就给他烟吸。”
出外求学的时候,每天要起早来跑步,学校的大门却开的晚,看门的老头还很凶。后面的伙房有个侧门,早起卖菜的人要过,所以开的早。我很有感慨:《不叫走前门,走后门?》。为什么不叫走前门?本来前门光明正大,但前门的规矩也多,不是这样,就是那样,老头经常的一句话:还没到时间。后门的就简单了,一个字:钱。看看“走后门”典故的来历就知道了。我不能说的更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真体会。
某地发展新区,首批把有权势的党政机关迁入,偏要在某重要机关的门前修一条不是正东正西的道路,老百姓理解了:歪门邪道。政府就是这样教大家的。
为什么“放着正路不走,却走歪门邪道”?
这句话来自朱熹的《与刘子澄书》:圣贤已是八字打开了,但人自不领会,却向外狂走耳。
乖乖,咱老百姓就是不能与圣人比,圣人的心思老百姓能理解,他就不是圣人,他就是老百姓,咱就是圣人。
所以老百姓永远不知道官方的规矩,而且规则之外还有潜的,不过耳濡目染,好像有点明白了,就是一个字:钱。就像有人说他妈的小日本:不管怎样在台上周吴郑王,在台下总有人摸女人的大腿。
这个成语前后连起来很有意思:放着正路不走,却走歪门邪道。也形容门路很宽。
它真的说的是我们现代人:正路不走,走歪门邪道,路子会越走越宽。
所以查有问题的人这人偏偏进了纪检委、检察院,盖房子人的儿子就进了这个党政机关。
这是真的。
成语有的用的是原意,有的是引申义,这个成语最有意思,是人们得了教训来的,也可能,反正就是那么一回事。
所以公开透明不是一句空话,需要大量的工作要做,如果前门宽敞洞开,何必要走后门,那的确也不是心甘情愿的。
--
FROM 117.158.43.*
七十四 八字没一撇
抄喷学说:你的“五子登科”有几撇?你的健康有几撇?
“八”字很简单,只有两撇,如果还没有一撇,那足见问题的严重性。
想起了更简单的“一”字,老百姓说谁不识字,就说“扁担放在地上不知道是个‘一’字”,形象?不过想想,是啊,扁担放在地上还是根扁担,它怎么会是“一”字呢?
扁担现在已不多见,早些年,没有扁担是不可想想的事情,最少吃水得用扁担挑,那时老百姓想看个电视,洗个热水澡,套用这个成语,是八字没一撇的事情。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不过代价太大了,治理污染,改善环境,和谐人生,是不是八字有撇的事情,我不知道。
人类文明的进步是以道德沦丧为代价的。
这据说是恩格斯说的。这位哲人并不悲观,他在实现自己的理想,创造第二国际,也许他并不能左右自己身后的事情,甚至不能左右自己生前的事情。相比咱就差远了,连伟人的九牛一毛也没有,不能身体力行,光坐在这里说风凉话。
可能觉得无从下手,八字的一撇不知往那里下,就这两撇,不是那么好写的,当年王献之的母亲说,就儿子那个“太”字的一点像他的父亲了,羞愧的献之就写了十八缸墨水,成为一代书圣。
无处下手,都是借口,天下兴亡,我的责任,匹夫者,别人也,只有觉得是自己的责任,才不会推三阻四,孝帽不戴在头上不知道哭,等一切晚了的时候,地球的最后一点水真的是我们的眼泪。
一撇写好,另一撇也不能马虎,始者繁,终者简,就这俩撇也不能画好,比喻是简单了,但我们实实在在经常犯这样的毛病。
孩子找对象,八字还没一撇,升官发财,八字还没一撇,买车住好宅,八字还没一撇,这一撇对老百姓来说怎么那么难画。
看来“八”字简单---别人的成功总是简单的,我们的“五子登科”总在远方,所以我们有难挨的疼。只有自己给自己安慰,道教信了,基督教信了,心理也算平衡了。
迈着八字步,这是很悠闲的一种步伐,也算闲庭信步,还可以是趾高气扬,有人说孕妇们多是这样的步伐,骄傲的意思。
不过,有人说,八字步不好,像鸭子一样,我就想起一个民间故事来。大意是一个土财主的儿子做了大官,要接父亲去享福,可他怕父亲土气,于是让仆人带一只鹅去教父亲学鹅的富态走路,半路上,鹅丢了,仆人拿兔子充数。等抬自己的大轿进城,为了不给儿子丢脸,父亲一下轿就学兔子蹦来蹦去的。
看鹅那种走路的姿态,的确有点味道。
八字推命可是有很大的市场的,不过和八字没一撇没什么关系,是用天干地支的八个字来演天数的。看似简单的八个字,就像八卦一样,无法穷理。从这个角度说,就像“八”字的两撇,看似简单,奥秘无穷呀?
--
FROM 117.158.43.*
七十五 八珍玉食
抄喷学说:这样的菜,你吃过几道?
这个成语据说是出自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八珍玉食邀郎餐,千言万语对生意。
应该是莺莺对张生的有情有义,做好东西吃,还给男人套近乎。这“生意”不是那“生意”,男女在一起谈什么生意,是对“张生说些有意思的心里话”。
我总有点怀疑这些才子佳人的故事,鲁迅先生说:一个才子出门遇见一个佳人,两个人很要好,有一个不才子从中捣乱,生出差迟来,但终于团圆了。这样地看看,多么舒服。
不管他,人家还是名著呢?咱好,能玩出这样的文章来?看不起别人,往往是因为对自己没有信心。
才子佳人咱不看,咱看看恩格斯老祖宗说马克思老祖宗的: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
所以崔莺莺先得给心上人做好吃的,人家有了精神才能听她诉衷肠,否则饿坏肚子可不好玩(就像杜十娘唱的:你是不是饿得慌/如果你饿得慌/对我十娘讲/十娘我给你做面汤/你是不是冻得慌/十娘我给你做衣裳/十娘我为你解忧伤/十娘我扶你上竹床),这可以上升到马克思老祖宗的理论。人家莺莺也是曹操似的人物,能从事实上知道经济基础是关键,只是让马克思取了一个巧,从理论上说了。
像那个寒窑十八年的王宝钏,只过了18天的幸福生活就撒手人寰,成天粗糠淡饭的适应不了八珍玉食的生活,就像人们说的五八年饿死人,其实六零年又撑死不少人。肠子饿得只剩下一层纸样的东西,没一点脂肪,一开肚子吃,就撑断了肠子。撑死鬼和饿死鬼同样让人心酸。
更有郭沫若说的《甲申三百年祭》的主角李自成,打了18年江山,也只坐了十八天的皇帝,这十八天那可是幸福之极的:坐龙椅,宿龙床,这世间可只有一个老大。
八珍玉食,人家丞相家的小姐可以,我们普通老百姓只是听说过,看一部《红楼梦》,要咽无数次的口水,世间怎么有那么多好吃的东西。
仅举一例,民国时的八珍:猩唇、燕窝、驼峰、熊掌、猴头(菌)、豹胎、鹿筋、蛤士馍。
厉害,四条腿的板凳不吃,长毛的鸡毛掸子不吃之外,应该是皆可入口。
突然想起一个笑话:有人去饭店吃饭,吃什么?虽吃不上八珍玉食,但吃在家不经常吃的吧,一看菜谱:小白龙过江,青龙卧沙滩。好,自己属龙,就要这两个玩意,上来一看:黄瓜被切成片弯弯曲曲的排在白糖上面,一碗鸡蛋汤上面一根白白的葱横着。
于是《茶馆》里面的唐铁嘴说:大英帝国的香烟,日本的白面儿,两大强国侍候着我一个人,这点福气还小吗?
一顿饭一头牛,屁股地下坐栋楼。其实比人家慈禧太后差远了:据说人家一顿饭可以有百十道菜。
不过更有牛人替太后老人家开脱:慈禧只吃靠自己近的几个菜,其他的菜不过是摆摆样子,有的已经馊了,仍然端上餐桌。
看来人家皇太后还是很俭省节约的。就像现在的官员说的,谁会老想吃山珍海味,那都是迫不得已。喝茅台酒,难受你们知道。
还不胜像演电影一样,做一些道具的饭,那样我们普通人也可以有这个排场:一顿饭大鱼大肉的吃,而且还可以用茅台装水喝。
吃什么也是一天三顿饭,睡什么也是三尺床,就是没钱人说的话了,吃什么可以经常吃你改善生活要吃的东西,而且吃你可能一辈子也吃不到的东西,睡觉可以每天换着人陪,你就流口水了。
穷人最后一个杀手锏:寿衣没有装钱的口袋。不过这不是老百姓说的,是老比说的,比尔盖茨吗?他要捐自己一般的财富,而且还要动员其他人捐。
当一切都享受了,那管死后洪水滔天。
Après moi,le déluge。
--
FROM 117.15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