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w19830818同学:
今天我们对古籍的曲解和误解,绝不仅仅在误抄错改了几个关键字的层面上.
而在于古今语境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历史渊源不同.
在于语言的发展和它的生命过程中内涵的不断变化和扬弃.
在于我们今天以为自己理解,能够讲通,但实际上只是做了字面上的功夫,未曾深入其结构和
逻辑,却自以为是的错觉.
就<学而>这节而言,大部分解释都停留在人教高中版的程度.
而人教版的主旨是为现代思想教育服务.
他完全脱离了古代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
结果就是:译文呈现的是一种 缺乏内在逻辑 东拉西扯 不着调的表达
他看起来是通顺的,可以接受,但同时又显得有些奇怪,细想起来疑点重重.
这种情况是现代翻译文言文的一种非常有代表性的状态
事实上 在涉及一些核心概念的时候 文言文特别是先秦文言文 用现代汉语直译 绝大多数情
况下是行不通的(不得已)
因为背景的巨大差异 导致文字的内涵是不同的,
古文中的这些字,词,概念我们很难在现代汉语中找到对应的 背景和内涵一致的字,词,短语
忽视这种差异: 用学(习)译学 用(温)习译习 用朋友译朋 用(别)人译人
只会得到一些不伦不类的解释
这种译文只是在语法层面上说的通,或者说他们只是造了些和原文有些类似的句子
作用是帮助读者理解原文的语法结构.
而在逻辑层面,在内容上,在实质上,和原文却完全是两回事
那么就学而这节为例 这些概念的差异到底在哪呢?
第一句
学
是指学什么?这里没说.
在论语里,这类省略学的宾语(或定语)的情况,都是一种含义:
泛指学习统治者行为规范(广义的周礼).
特指周礼官方教育体系的六艺,即 礼乐射御书数
这六种当时军事,政治,经济统治的必要技能
种地打铁经商这些农工商技能能算学么?今天小学生也学数学语文音乐 能算学么?
前者和统治无关不算,后者在今天依然和统治无关还是不算.
(示例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习
习是练习么?是温习功课么?现在很多释义都这么解释,实际是不对的
习在这里是行动,是实践,是有所作为. 用白话说就是 用的着 用的上.
而练习和温习都在学里面,也就是说当时的学,相当于今天的 "学.习"
(这里特指学习周礼或统治技能)
当时的习,相当于今天的实践和运用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这里说的学,可不是说一遍新鲜.
学了不复习会忘,忘了跟没学有什么区别?
一个人学了统治技能然后又用的着是什么状态?
不就是进入统治阶层或成为统治者,并且进行统治或帮助进行统治么?
有这样的机会要不要高兴?
还是说孔子当时是在用亲身经历教导学生:刷题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 ?
第二句
朋
朋和友并不是一个意思
朋是指地位低于或等于你的人,友是指地位高于或等于你的人
我们今天还在说 国际友人 显然 这是对别人的尊敬 是降低自己的姿态
如果说 国际朋人呢 那可能就要发生矛盾了 不能这么说
所以 这句话"有朋"虽然语法上说的通 但意义却是偏的 是一种自以为是的姿态
而"友朋"才是意义完整的 正常的 合乎当时的语言常识的表达
后人把孔子放在圣人的位子上 觉得他有资格说 有朋
但当时孔子能这么说话么? 即使放到今天 这么说可能都要被人诟病一句 情商低
如果说
前一句是在讲政治生活中的个人修养> 学以致用
第二句就是讲政治生活中的社会关系> 团结上下
理解了这一点 就自然理解 为什么会不亦乐乎了
第三句
人
人在这里是特指贵族,指统治者
(类似的还有: "为人谋而不忠乎?" "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
不知人也。" ...)
论语里人基本都是特指,除了小人,小人是没落贵族 是贵族和民(也就是劳动者)的边界
他们可能还没有,也可能已经下降到民的层面,他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却不可避免的
和作为统治者的君子们有了差别
(示例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
。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
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孔子从来都是自觉的把自己摆在统治者的位置上,摆在君子的位置上
即使他这个君子很多时候是有名无实,但任何时候都要有"不亦君子乎"的样子
所以,人不知,就是统治者不知,不承认你,不用你,是政治上的失意.
是缺少友朋(特别是缺少友),也缺少习所学的机会的状况.
(如果把人解释成"别人" 难道是说: 要全鲁国"人.民"都认识/知道/认可了孔子,才能让他老
人家从心底里感到满意?
或者
是说你学了点东西,练习了很久很有成就感,但老师就是不来考你,让你"人不知",你也不要生
气,这样就很像君子了? )
理解了这几个关键概念在古今内涵上的不同
我们不难发现这一节三句话的逻辑是贯通的
1 政治生活个人修养: 学以致用
2 政治生活人际关系: 团结上下(这里下也是有限度的,是在人的范围内下,没有下到民里去)
3 政治生活不如意时应有的态度: 依然要有上位者的样子,君子的人设不能倒了
而绝不是某些现代版解释的三不沾
而也只有正确理解同样文字在古今释义,背景和内涵上的差异
我们也才能明白为什么学而这节会放在论语的第一节
他对全书的概括和提纲的作用是如何体现的
【 在 w19830818 (w19830818) 的大作中提到: 】
: 每当拿起传世本的各类经典,心中总有不尽的感慨。《老子》、《周易》在二千多年的传抄过程中,已经被误通误改了很多的关键字,若不是近几十年出土的文献,真不知道我们自以为正确的经典,还要继续误到什么时候。例如传世本《老子》“宠辱若惊”的“宠”字,通过对马王堆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 学而时习之,就是指学习了学问,并经常的实习。
: ...................
--
FROM 106.121.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