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学或传统文化,既有很多普世价值,着眼于人类智慧生命文明共同性,符合智慧生命文明未来发展方向的部分,也有符合中华民族、东亚文明圈特殊民族性整体需求,或反映适应内部部分特定种群、阶层群体性团体性及个性化需求的部分,还有因应于时代物质文化条件又受限于客观物质条件认知水准不断发展变化的部分,甚至还有所谓糟粕部分。
因此,国学或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既有一些并不因时势不以人意志而存废,也有一些会因时势、人为因素而消涨起落。
2,继承整理发扬国学或传统文化,既有发覆本来,厘清流变方面的工作,还有比较、借鉴、吸收融合西方及其它人类文明文化方面的工作,也有因应时势,创新发展的工作。
而这三方面工作都含有以何为准绳的问题。
过去有固守国故,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路,也有以西方文明文化代表普世价值人类未来方向而批判国学传统文化走向西化乃至所谓全盘西化的思路,还有以共产主义为人类终极方向,以马列主义范式系统清理整理国学传凭文化的思路。
而改革开放之前之后,这第三条思路还各有其不同内涵。
现实中,当前中国已然复兴在望,甚至渐渐回归中心。如何重新认知清理整理国学传统文化,又随着时势变化必然有了思路方向上的新变化。
中国渐归中心,必然有新形势格局下,如何重新面对世界走向未来的问题。过去的参照系、彼岸、目标都需要重新认识、归位。
在新形势格局下考量国学传统文化,起码它不再是西方文明文化主导下的的补充点缀或批判对象对立参考。它能不能推陈岀新,适应新全球化形势格局下的内外环境?已是个越来越迫在眉睫的大课题。
※ 修改:·zxq1974 于 Mar 14 23:53:51 2021 修改本文·[FROM: 117.136.118.*]
※ 来源:·
https://exp.newsmth.net·[FROM: 117.136.118.*]
修改:zxq1974 FROM 117.136.118.*
FROM 117.13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