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听闻同事刻一张cd,1600
这是个流传很久的谬误,或者说只对40年前有意义。读盘时数据的波动能影响到数模转换的前提是,数模转换不是基于内部时钟来决定吐出每个模拟信号的时刻,而是受外部数字信号触发,每次来一个信号吐一次,数字信号早来就早吐,晚来就晚吐。
但问题是,这种不由时钟来控制采样时刻的DAC现在只存在大学教科书里了,至少20多年前就已经在市场绝迹,因为太低端了。我只能猜想80年代刚有CD的时候,可能还有这种古老的
技术局限,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出现过这种问题,但这个说法在爱好者中口口相传至今
【 在 cjhien 的大作中提到: 】
: 好多年以前,有个说法,就是好的刻录机,转速控制稳定,数字信号立马jitter小,因此播放的时候锁相环产生的波动很小,jitter也小,所以好听。因此一个好的母版只能印出来5000张光盘,再印就不行了,需要重新做母版。
--
FROM 220.181.3.*
因为那时候转盘和dac是分开的两个设备,用一个spdif光缆驱动,光缆里面把时钟和信号都调制到一起了,需要一个解调器转成类似I2S的总线。这个解调器利用锁相环来恢复时钟。
所以dac是接收时钟的一方,所以是时钟品质dac是无法控制的,能做的就是用一个特别高级的锁相环来尽量过滤时钟抖动,但是ps级别的时钟抖动是很难的,基本上买的起的设备都过滤不好。我记得 2008年左右ADI还有个大牛因为发明了一个这个用途的数字锁相环获得了美国工程院院士。
【 在 bxcwy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是个流传很久的谬误,或者说只对40年前有意义。读盘时数据的波动能影响到数模转换的前提是,数模转换不是基于内部时钟来决定吐出每个模拟信号的时刻,而是受外部数字信号触发,每次来一个信号吐一次,数字信号早来就早吐,晚来就晚吐。
: 但问题是,这种不由时钟来控制采样时刻的DAC现在只存在大学教科书里了,至少20多年前就已经在市场绝迹,因为太低端了。我只能猜想80年代刚有CD的时候,可能还有这种古老的
: 技术局限,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出现过这种问题,但这个说法在爱好者中口口相传至今
: ...................
--
FROM 106.39.42.*
嗯确实,
现在好点的设备应该都是异步时钟了吧?
只是在生产制作阶段设备之间的同步时钟才有意义,
不过这种场合下都会有高精度的主时钟源。
【 在 cjhien (绅士宝宝) 的大作中提到: 】
: 因为那时候转盘和dac是分开的两个设备,用一个spdif光缆驱动,光缆里面把时钟和信号都调制到一起了,需要一个解调器转成类似I2S的总线。这个解调器利用锁相环来恢复时钟。
: 所以dac是接收时钟的一方,所以是时钟品质dac是无法控制的,能做的就是用一个特别高级的锁相环来尽量过滤时钟抖动,但是ps级别的时钟抖动是很难的,基本上买的起的设备都过滤不好。我记得 2008年左右ADI还有个大牛因为发明了一个这个用途的数字锁相环获得了美国工程院院士。
:
: 【 在 bxcwy 的大作中提到: 】
--
FROM 58.16.228.*
转盘≠读盘。读盘的抖动很大,因为伺服电机驱动光头读信号是有各种意外的。但只要有数据缓存,到转盘发送时的数据发送就是纯数字电路了。spdif虽然有抖动,但已经可以屏蔽盘质量的影响了
【 在 cjhien 的大作中提到: 】
: 因为那时候转盘和dac是分开的两个设备,用一个spdif光缆驱动,光缆里面把时钟和信号都调制到一起了,需要一个解调器转成类似I2S的总线。这个解调器利用锁相环来恢复时钟。
: 所以dac是接收时钟的一方,所以是时钟品质dac是无法控制的,能做的就是用一个特别高级的锁相环来尽量过滤时钟抖动,但是ps级别的时钟抖动是很难的,基本上买的起的设备都过滤不好。我记得 2008年左右ADI还有个大牛因为发明了一个这个用途的数字锁相环获得了美国工程院院士。
--
FROM 220.181.3.*
你这说的不就是helen吗,不到一万块钱一个
转盘和dac是不是同一个设备只是个逻辑问题,一体机也一样要走iis把时钟信号传给dac
【 在 cjhien 的大作中提到: 】
: 因为那时候转盘和dac是分开的两个设备,用一个spdif光缆驱动,光缆里面把时钟和信号都调制到一起了,需要一个解调器转成类似I2S的总线。这个解调器利用锁相环来恢复时钟。
: 所以dac是接收时钟的一方,所以是时钟品质dac是无法控制的,能做的就是用一个特别高级的锁相环来尽量过滤时钟抖动,但是ps级别的时钟抖动是很难的,基本上买的起的设备都过滤不好。我记得 2008年左右ADI还有个大牛因为发明了一个这个用途的数字锁相环获得了美国工程院院士。
--
FROM 1.202.11.*
我太老了,都没有听过helen这个东西,好久没有研究了,希望helen是我说的东西吧。
讨论hifi让我想起了青春岁月
【 在 cppbuilder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这说的不就是helen吗,不到一万块钱一个
: 转盘和dac是不是同一个设备只是个逻辑问题,一体机也一样要走iis把时钟信号传给dac
:
--
FROM 106.39.42.*
音源不同吧.类似MP3有些压缩,WAV是没有压缩的.更好一样.
其实CD音乐本来就是WAV格式的.
【 在 musclefans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理解作为储存介质,应该放出来没区别
: 但是就说1600的比800的强,800的比三四百的强。还是说他们是买文件的,文件源不一样?
: 他们是连蓝光是啥都不知道的人,我不知道是我不懂还是他们被智商税了。
: ...................
--
FROM 14.222.45.*
CD抓轨后存到硬盘再制作或重放音质劣化的根源在于转换过程,因为X86框架自打开始就是依托着一个叫磁盘操作系统的玩意在运行,想存到我这可以,按我的规矩来,先转成磁盘文件,磁盘文件的播放或再制作的01是按要求重新组合的。已经不是抓轨时的顺序了。有的分析文章说电脑USB传输的时基抖动引起音质劣化,纯属扯淡。他们根本就没搞清通用串行总线传输数据的原理。不信你可以对比同一设备Windows和达菲播放同一文件的音质就明白了,两个系统01排列肯定不一样。
--
FROM 115.171.169.*
这种解释感觉跟用水电发出的电听歌和用火电发出的电听歌效果不一定有的一比。
只有像磁带这种模拟加机械的才有播放速度和抖动问题,CD、MP3都是纯数字化的,播放系统预读取数据后会放在buffer缓存中等待芯片读取,如果内容相同但介质不同的CD能听出来差异,那只能是心理作用或者播放器太垃圾
【 在 cjhien 的大作中提到: 】
: 好多年以前,有个说法,就是好的刻录机,转速控制稳定,数字信号立马jitter小,因此播放的时候锁相环产生的波动很小,jitter也小,所以好听。因此一个好的母版只能印出来5000张光盘,再印就不行了,需要重新做母版。
--
FROM 114.242.29.*
只能说智商税是真实存在的一种税…
--
FROM 124.12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