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数字用了已经7~8年了
早期2~3年,还全屋拉了模拟平衡和数字平衡两套线,对比下来,区别不大了,音箱还都是那个味。第二轮折腾时,模拟线就直接装箱闲置了
印象比较深的,还是专业CD机直接AES/EBU输出,一根线直接到音箱的数字输入,应该是相对最纯、音染最小的方式吧。也可能是当时开了脑放,感觉声音很直接,密度挺大,挺冲的。
之前看过一个专业视频,里面讲到,AD过程对性能和效果要求非常高,不好的AD,采出来的不能用。反而,现代的DA,性能品质都足够好了,如果不是特意为了讨好耳朵的做各种调音调味,差别不太大了。
目前粗浅的理解,如果不是6位数的dCS,bricasti m21解码,直接用数字,就挺好的了,瞎说的,供参考吧
省下解码的钱,上1~2个AVAA,50Hz 100Hz从800毫秒降到400毫秒的混响时间,绝对是一耳朵的提升了
这个视频印象也挺深的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aW411T7Zp?p=7
仅从频响来看,音源和DA对频响的影响±0.1db,音箱±3db,房间声学±12db
而且不同回放的声压级,等响曲线也不一样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DQzOTkxMzQyNA==.html
38分钟开始,讲了等响曲线,在不同声压级,中频和低频声压级的差别
印象比较深的有,41分钟,说到了音量要保持一致,说Bob Ludwig(11次获格莱美的母带师)在自己的工作室,只校准保持在83db,音量不允许调整,hohoho
目前理解的进阶打怪的顺序是
1.混响时间,争取把50Hz压到400~500ms以内,同时还能留点中高频混响
2.确定听音位回放的声压级,音箱摆位,第一反射点处理,频响±3~6db以内。15毫秒以内早期反射声衰减10db以上
3.保证耳朵位置偏差不超过±0.1m
https://assets.ctfassets.net/4zjnzn055a4v/6nKDWR1VsWp2WkaAqdvdDT/09402de507362053495f5f53e8a86d87/AES_141_-_Spatial_Stability_of_the_Frequency_Response_Estimate_and_the_Benefit_of_Spatial_Averaging.pdf
然后再折腾音源和解码,也来得及吧,嘻嘻
【 在 ffsd 的大作中提到: 】
: 直接上数字行吗?和rme adi2 差的多吗?
--
FROM 61.4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