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非常感谢回复
如果结合人耳的可听阈值,比如频响±0.5dB
您估计哪个环节的影响,会带来大家说的,如此大的“一耳朵”听感区别呢?
是不是比较单纯的DA转换方案,不至于有这么大的影响呢?
时钟的影响,有可能被放大到,1~2dB的区别吗?
各种DSP处理调整,应该都是非常大、比较明显的频域、时域上的变化吧。
耳朵在房间中的位置,移动2~3cm,很多频响的变化,都有可能是2~3db以上吧?
【 在 yuancun 的大作中提到: 】
: 因为底层音频的处理,很多设备多少都有一些处理,比如安卓早期版本底层上处理音频时,不管你时44.1K还是48,统一会先给你转成48K再处理(最新版本可能还没改);
: 数字音量的控制,往往又是通过数字位的加减来实现;
: 这些都无一例外,带来的就是数字的“失真”,因为不是原始数据的真实输出嘛,从听感来说就是不那么音乐味,数码味明显
: ...................
--
FROM 111.19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