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文字转载自 NewExpress 讨论区 】
发信人: RVN (阿文), 信区: NewExpress
标 题: 沧州铁狮子被专家毁了
发信站: 水木社区 (Sun May 16 14:33:48 2021), 站内
百度百科:
沧州铁狮子,又被称作“镇海吼”,铸造于后周广顺三年(953年)。
公元19世纪前,沧州铁狮子是站立在泥土地上的。清嘉庆八年(1803年),沧州铁狮子被大风吹倒。到光绪十九年(1893年),沧州铁狮子被重新立起,其下颌、腹部和尾部都已被严重损毁。据《沧县志》记载:因“有怪风自东北来,风过狮仆”。
20世纪50年代,夏季涝雨,淹及狮腹,狮腿在雨中连泡数月。
1956年,在苏联专家的建议下,沧州文保所在沧州铁狮子上面修建了八角亭。八角亭将狮子严密地遮盖在下面。沧州铁狮子所处地势低洼,积水不能快速蒸发扩散。导致八角亭形成了一个潮湿高温的小气候,加重了沧州铁狮子的锈蚀。1975年,又将八角亭拆掉。
1984年,因沧州铁狮子狮足长期陷于土中,而在沧州铁狮子北边8米处新建一座2米高隔水台座。11月22日,两部30吨级的吊车同步起吊,把沧州铁狮子挪移到新建台座上。吊装遗留问题:下巴、尾巴、左后足、右前足完全缺损,全身破损共42处。最大的漏洞是腹腔底部。早在50年代,腹腔底部便有漏洞,最初漏洞面积没有记载。1977年是5.8平方米,在1984年是7平方米。另外,吊装时防止腿部挤压灌注的硫磺锚固合剂未及时清除,硫磺合剂降温凝固,体积膨胀,加速了腿部断裂。
1994年,经专家探讨提出用铁管做支架来固定沧州铁狮子。1995年,用十六根直径15厘米的赭红色的铁管,支撑在台基和沧州铁狮子躯体之间。为了加固四条狮腿,维修人员灌注了膨胀系数小于硫磺合剂的炉渣、砂子、石灰等混合材料。混合材料遇雨水膨胀,狮子腿部裂纹再度恶化,又出现了数十处裂缝和残洞。
2000年,把炉渣、沙子的混合材料清理出来。
自20世纪50年代,到2000年的50年间,沧州铁狮子历经四次维修。在不成熟历史条件下,反而加剧了铁狮子的损坏程度 [8] 。
争议篇
2000年,沧州文物管理部门曾在全国广泛征集沧州铁狮子抢救方案。2003年10月,河北省文物局将征集方案上报国家文物局审批。有几次维修的教训在先,经专家评审,方案没有通过。提出的方案和技术不够成熟,沧州铁狮子面临解体的危险。
2006年,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把沧州铁狮子保护列入科研项目,对沧州铁狮子作三维光谱分析后,提出了一个概念性维修方案:把沧州铁狮子现有外支架撤掉,通过稳固的内支撑,做内胆固定,并降低铁狮子台基的高度。给沧州铁狮子搭建一个遮雨的“棚子”。棚子不能像1956年建的八角亭低矮,至少要十几米高,保证通风。
给沧州铁狮子做内支架的方案只是个概念,比如除锈、脱盐、缓蚀、封护等日常养护也是难题。
2009年,由于老“沧州铁狮子”年代久远、破损严重,为抢救保护沧州铁狮子,沧州市政府决定重铸沧州铁狮子,延续沧州铁狮子的雄姿。新“沧州铁狮子”造型仿照原“沧州铁狮子”,对原沧州铁狮子残缺的下巴、尾巴等部位进行了修复,并在尊重原貌的基础上融入了当代艺术家的创作,由沧州东塑集团捐赠铸造。
--
修改:RVN FROM 124.78.159.*
FROM 124.78.1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