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手握手老乡。
你是典型的学霸加持,膜拜大神。学习氛围真好,不内卷。我是那种中不溜秋的,学校虽然是县城最好高中,但是和其他县市没法比。
那会我也是先高考,然后估分,直接填志愿,最后再出分;考完我估分433,学校预测二本线是420,最后高考成绩447,本科分数线是422。学长那会满分750分,记得期间河南还参考海南模式采取赋分值,满分800分。我也赶上高考改革,高一时告诉我们是语数外+物理化学或者政治历史;高二时告诉我们是语数外+大综合(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快接近高三时有告诉我们是语数外+文综或理综(综合满分150分)+X(六小科根据专业需要选择考试,不计入总分,只做参考),所以我那年满分是600分,高考500分那就是相当高了。我记得班级最高分是489分。
【 在 fixer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也是河南的,不过是市里面的,不是农村的。
: 比楼主要早好几年,90年代初高考的,那时候还是7门课,我记得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生物,满分应该是710分,考到600分以上就是有望冲击清北。 我们高中是很有名的重点高中,记得高一开始上晚自习,周一到周五晚上上到9点半,周六白天,周日休息,早上六点半起床,自己骑车到学校,路边吃油条或者胡辣汤或者小包子还要热干面,哈哈,那时候觉得真好吃。7点开始早读,上午四节课,下午四节课,中午12点骑车回家吃午饭,中午2点到学校上课,下午六点左右回家吃晚饭,七点钟要到学校晚自习,晚自习基本上就是自己看书或做题,老师有时候陪着有时候不陪,老师不在的时候和前后同学聊大天还挺有意思的。
: 我一直成绩都不错,从小学到高中一般都是班里面前三吧,那时候父母文化程度都不高,基本都是高小毕业(一直不知道高小和小学啥区别,那时候就是这么叫的),初中开始父母基本都不管我学习了,都是靠自己,只是在考试成绩出来以后如果比上次差,比如上次考第二这次考第五,老爸就会骂我,于是在老爸的训斥下灰溜溜地自觉努力学习去了。 初中那会儿开始对数学感兴趣,我记得初一就自学了比我高两级的表哥的数学书,他们的题有时候丢给我做我也能做出来,哈哈, 还蛮有成就感。
: ...................
--
FROM 202.9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