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刘歆看到的古文尚书是真是假?
梅赜的古文尚书目前观点是不真
但问题是,晋朝兵荒马乱,真的假的都失传了
汉朝刘歆认为的古文尚书,是真是假,有定论么?
--
FROM 120.229.36.*
安国少学《诗》于申培(申公),受《尚书》于伏生(伏胜),学识渊博,擅长经学。汉武帝时任博士,后为谏大夫,官至临淮太守。是司马迁的古文经学老师(司马迁的今文经学老师是董仲舒)。
孔安国时代
古文学派
和今文学派
分别在搞什么东东
在 djshaofei 的大作中提到: 】
: 梅赜的古文尚书目前观点是不真
: 但问题是,晋朝兵荒马乱,真的假的都失传了
: 汉朝刘歆认为的古文尚书,是真是假,有定论么?
--
FROM 120.229.36.*
汉朝当时的今文尚书也是古文(籀文之类)转译过来的
貌似是晁错写成了通行的隶书版本
今文尚书没问题,应该是说,这些写成隶书的版本,当时比较有共识。但问题是因为写成了大家都认识的版本,传承过程不免加入自己的观点,传来传去就形成了特定的学派
反倒是古文尚书,大家都不认识,一旦释读出来,觉得可信度更高,更代表周朝原文本来的面貌。当然,反过来看,如果是纯伪造那就是伪书。
我的问题其实是,现在史学家,对汉朝人眼里当时的古文尚书是个啥态度。
对汉朝的今文尚书,应该比较明确,大概率是真,传承过程有出入,部分章节会被曲解
【 在 cannan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古今是用汉人标准定得,
: 今文是有明确传承的,用汉代隶书所记载的,没丢过。
: 古文是从墙里挖出来的,大约是秦篆记载的,对于汉人来说是古文。
: ...................
--
FROM 120.229.36.*
你还真眼尖
这是梁启超写的
【 在 htianshui (htianshui)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篇文风不错,现在大陆的文风和歌词没有台湾的好,但是现在自媒体兴起,大家开始
用脚投票了,好文章脱颖而出。
: 一位有学问根柢的晁错到他家去求此书。但伏生已经不大能讲话,他和晁错双方口音有
讲不明白处,由伏生一女儿在旁作翻译。这样几个月,晁错就带着这部《尚书》回到政
府。这一部《尚书》此下称做伏生《尚书》——因是从伏生家里得到的。那时中国文字
也不断地在变。古代是写篆体,秦代汉代,普通都写隶体。篆体写的叫古文,拿那时通
行的隶书写的叫今文。伏生《尚书》本是一部篆体古文的,不易认识,伏生就告诉晁错
改写成隶书,因此伏生《尚书》同时又称今文《尚书》。汉廷把来设立博士,传授学
生,所以这部《尚书》我们也可为它定名称做博士�: 佟渡惺椤贰4耸堑笔薄渡惺椤返牡
谝恢直居凇�
: ...................
--
FROM 120.229.36.*
顺便问一句
所谓汉学(训诂)和宋学(义理)之争
汉学是汉代的古文派还是今文派?
【 在 whiho (逢赌必输~聚散两依依) 的大作中提到: 】
: 第二,我们要知《尚书》是一部多问题的书。文字问题外,便是本子问题,即是《尚
书》的真伪问题。《尚书》有两种本子,一种叫今文《尚书》,一种叫古文《尚书》。
今天我们只说今文《尚书》是真的,而古文《尚书》则是假的,我今天且先把此问题简
单一讲。《尚书》究有多少篇?旧说有一百篇,此说不可靠。当秦始皇焚书时,有一博
士伏生,他就收藏着一部《尚书》,回到家,装进壁里边,偷偷地保留下来。秦亡汉
兴,重觅《尚书》,只知道有伏生的一部。那时伏生还在,快一百岁,老了。他是山东
人,不能叫他从山东到长安去,因此政府特地派了一: 位有学问根柢的晁错到他家去求此
书。但伏生已经不大能讲话,他和晁错双方口音有讲不明白处,由伏生一女儿在旁作翻
译。这样几个月,晁错就带着这部《尚书》回到政府。这一部《尚书》此下称做伏生
《尚书》——因是从伏生家里得到的。那时中国文字也不断地在变。古代是写篆体,秦
代汉代,普通都写隶体。篆体写的叫古文,拿那时通行的隶书写的叫今文。伏生《尚
书》本是一部篆体古文的,不易认识,伏生就告诉晁错改写成隶书,因此伏生《尚书》
同时又称今文《尚书》。汉廷把来设立博士,传授学生,所以这部《尚书》我们也可为
它定名称做博士官�: 渡惺椤贰4耸堑笔薄渡惺椤返牡谝恢直居凇�
: ...................
--
FROM 120.229.36.*
这里面还有较复杂的问题存在,我所著《近三百年学术史》,曾对此事讲了很多清儒所未
讲到的话。可见学问实是无穷,已成定论的大问题之内,仍可有小问题。
哦,那我查错了
我百度这个文章作者是梁启超,钱穆也写过?
在 whiho (逢赌必输~聚散两依依)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是....可能内容有暗合,特别是康有为研究过这个
--
FROM 120.22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