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襄王十六年(公元前636年),北方翟人(亦称狄人)入据栎地,因其地在嵩山之阳,改称阳翟(音狄)。周威烈王十八年(公元前408年),韩景侯将 韩国国都自平阳迁至阳翟。公元前375年,韩国攻灭郑国,遂将国都迁新郑。仅 五年,即公元前370年,韩懿侯便将国都城重又迁回阳翟。此后历秦、汉、三国 、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等二千余年,禹州称阳翟不变。所以,许多 文献史籍在记述历史事件及地地域时,习惯将上古时期尚无阳翟名称的夏、夏邑、历地、栎邑等统称为“阳翟”,比如“禹都阳翟”,其实应为“禹都夏邑 ”。
尧舜时期,禹州称夏,是夏部族聚居与活动的中心。大禹为夏部族首领, 是黄帝的玄孙。禹州就是因为大禹初封于此,故称“大禹之州”。后因夏王朝创立并建都于此,又称“夏都”或“华夏第一都。”传说禹在夏都(今禹州市)执政八年,号令全国实行统一的历法,俗称“夏历”,也叫“农历”。
钧台也叫夏台,原在禹州城南,距城十里。《水经注》载,在三峰山东南 ,大陵之西,陵上有“启筮亭,启享神于大陵之上,即钧台也”。有隅水东南 流,经陵下,积为坡,坡方十里,称钧台坡。一说,钧台在“颍川城郭之阴”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举行“开国大典”和“国宴”的地方,也是夏桀囚禁商 汤的地方。后商汤强盛,联合各诸侯国攻夏,缚住夏桀,放逐于现巢亭山(今 安徽境)。三年后,夏桀忧愤而死,商汤便建都于亳(bo薄,河南商丘东南) ,但仍封禹之后代于夏亭。夏亭旧址在今禹州市鸿畅镇夏寺村。后又将诸侯历封于夏地,所以商末和西周初期,禹州一度称“历”地,或“栎”地。
明朝洪武年间,因禹州有“钧台”故,改阳翟为钧州。明万历三年(公元1575年),避明神宗朱翊钧的“钧”字,改钧州为禹州。
【 在 lu1 (^_^) 的大作中提到: 】
: 标 题: Re: 钧州因为避讳朱翊钧而改名禹州,清朝咋不改回古地名?
: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hu Jul 16 06:57:53 2020), 站内
:
:
: 钧州是河南省禹州市在金、元、明时期的古称。
: 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因州有古“钧台”遗迹,改颍顺州为钧州,至明神宗万历三年(1575年),为避神宗朱翊钧名讳,改钧州为禹州。钧州作为禹州地区的古称,存在了391年。 [1]
:
:
:
:
: 【 在 @PTU 的大作中提到: 】
: : 钧州之名实际上也就是洪武年间从阳翟改来的。。。
: : 要说改古地名,是不是还得改成阳翟啊?
: :
:
: --
:
: ※ 来源:·水木社区
http://www.newsmth.net·[FROM: 119.39.21.*]
--
FROM 106.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