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晚期,中国社会迎来一大变局,尤其随着西学东渐的浪潮,文人士大夫将东西方学
说融合,诞生了一批科学性很强的著作,《本草纲目》、《律学新说》、《河防一览》
、《算法统宗》、《农政全书》、《瘟疫论》、《天工开物》、《武备志》、《物理小
识》等巨著就出现在这一时期。
这些极为实用的科学书籍命运各有不同,其中《武备志》、《天工开物》等书籍惨遭禁
毁,尤其是《天工开物》惨遭禁毁之后,国内几乎已经绝迹,一直到了清末民国时期,
这本书“出口转内销”,中国人通过日本的版本,才知道我们原来有这么伟大的一部书
。
那么,作为一本利国利民的综合性科学书籍,总结了中国数千年的工业成就,《天工开
物》在什么地方挑战了清朝皇帝的敏感神经,以至要将之禁毁?
关于明史研究专著,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非常有名,《天工开物》作者宋应星就出
生于万历十五年(1587年)。
宋应星是江西奉新人,自幼聪明不凡,史载“数岁能韵语”,有过目不忘之才。1615年
,宋应星与宋应升来到省城南昌参加乡试,两人脱颖而出,宋应星高中第三,宋应升高
中第六,奉新诸生中只有他们兄弟中举,故称“奉新二宋”。但两人运气可能就此用完
,在之后的京城会试中,两人屡战屡败,一直名落孙山,最后在崇祯初年绝了科举念头
。
科场失意,却是世界的一大幸运。
从崇祯初年至崇祯十年,宋应星平淡生活却给世界带来了一本辉煌巨著——《天工开物
》。1637年,崇祯十年,这是一个非常奇特的年份,欧洲近代科学奠基人笛卡尔出版了
《方法论》,东方宋应星出版了《天工开物》,东西方同时出版了影响世界的两本书。
晚明时期,中国经济、军事、科技、思想等都不落后于欧洲,当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产
生时,一方面出现人性解放,《金瓶梅》等的使劲小说流行说明出现了人性解放思想浪
潮,一方面各种科技书籍的出世,既是实学思想的推动,又是应社会实际需要的应运而
生。
令人感叹的是,这两本伟大之书的命运截然不同,《方法论》在之后掀起西方科技革命
浪潮,《天工开物》却在清朝惨遭禁毁。
1637年的明朝兵荒马乱,《天工开物》在国内的销量并不好,也没有引起轰动。清朝初
年,一个叫杨素卿的福建书商将之包装成畅销书,《天工开物》开始在南北各地流通,
而且成为向国外出口的书籍之一。但不久之后,这本书就突然销声匿迹,完全绝版。
乾隆年间,为了进一步稳固统治,从文化书籍源头掐灭反清思想,巩固满洲统治权威,
于是乾隆以编修《四库全书》为名,来了一次全国图书大审查,在这一次史无前例的浩
大的伟大的文化工程中,许多原先流传世间的书籍,就无缘无故地失踪了。
严格说来,清朝并未禁毁《天工开物》,只是没有被收录于《四库全书》。但问题在于
,《四库全书》是囊括乾隆以前的历代典籍,《天工开物》不被《四库全书》认同,就
等于被抛弃了正常书籍的身份地位,而且乾隆年间文字狱最为严重,因此《天工开物》
实际就等于被禁毁了。
《四库全书》之所以不收录《天工开物》,原因有三个:一是清朝对科技书籍兴趣不大
,还将之看成“奇技淫巧”,不予重视;二是《天工开物》中有一些“北虏”、“东北
夷”等字样,属于明朝人的正常描述,但刺痛了清朝统治者的神经;三是宋应星之兄宋
应升的《方玉堂全集》,好友陈弘绪等人的一些著作具有反清思想,提倡“华夷之辨”
。
因此,《四库全书》的官方态度,表明《天工开物》是一本政治不合格的书籍。官方不
收录,民间私下印刷流传行不行?不行!因为清朝连续多年文字狱,尤其乾隆更是多次
制造文字狱,民间已经风声鹤唳,对模糊不清的敏感书籍都不敢印刷、家里不敢藏留,
更别说对《天工开物》这种明确的政治不合格的书籍。
于是,没有书商敢于印刷售卖天工开物,很多人家不敢私藏这本“反书”,甚至看都不
敢再看一眼,赶紧将之烧毁。最终结果的是,《天工开物》在中国消失了200余年。
但墙内开花墙外香,国内遇冷,却在国外大火。
十七世纪,《天工开物》传到日本之后,很快就火得一塌糊涂,不断被再版和重印,日
本甚至还因此流行富国济民的“开物之学”,将之奉为“植产兴业”的指南。
十八世纪,《天工开物》传到朝鲜之后,也一度引起热潮,比如朝鲜思想家朴趾源在游
记《热河日记》中就隆重推荐了《天工开物》,十九世纪朝鲜不少科技书籍中多次引用
《天工开物》。
与此同时,十八世纪之后《天工开物》传到欧美,迅速被翻译成12国语言。欧洲学者称
,这本书“直接推动了欧洲农业革命”、“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宋应星则
被称为“中国的狄德罗”。《天工开物》对欧洲的影响之大超乎想象,笔者举三个例子
。
1,十九世纪时,欧洲已有蚕桑技术,但防治疾病的经验不足,导致生丝大量减产,而《
天工开物》却提供了一整套关于养蚕、防治蚕病的完整经验,对欧洲蚕丝业提升显著。
2,当时欧洲工业虽然发达,但农业却很落后,播种还在使用人工播种,犁设计的也非常
原始。而《天工开物》中有中国的播种机与更高效的犁,因此这本书直接推动了欧洲农
业革命。欧美现代播种机,其实最初原型就在中国,因此别说中国对近代科技发展没有
贡献。
3,当时欧洲已经知道造纸术,但却一直以破布为原料单一生产麻纸,《天工开物》让欧
洲人懂得了以野生树皮纤维、竹类及草类纤维代替破布造纸,还可用各种原料混合制浆
等。
总之,欧洲近代科技发展,绝非全部是欧洲人的成果,而是吸取了全人类的成果,然后
在此基础之上发展出来的,其中中国数千年的手工业技术对欧洲影响甚大。
明朝晚期,中国文人士大夫中掀起一股实学潮流,通过田野考察、收集整理、记录数据
、归纳分类等方法总结前人技术,以达到富国强民的目的,不再将科学技术简单的视为
“奇技淫巧”,所以这一阶段出现了很多综合性科技书籍,《天工开物》是这股实学潮
流的集大成者。
如果晚明这一思潮继续传承发展下来,中国近代未必不能走上类似西欧的科技文明之路
,未必不能与西方一争长短。可惜,清朝建立之后,晚明重视科学技术的潮流就逐渐被
掐断了,《天工开物》的命运恰如其分地显示了两个王朝的不同品格。
有一种观点认为,如果明朝继续传承下去,依然会遭遇近代百年屈辱,甚至比清朝还要
糟糕,其实这一观点至少就忽视了晚明思想界的浪潮。
--
FROM 113.10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