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农历还是比阳历合理
其实可以举个单纯计日的问题。农村一般一月两次集市。按农历就是初一和十五。这个看月亮就可以了。如果是公历只能按星期,所以欧洲的教堂变的非常重要。
【 在 chenq 的大作中提到: 】
: 阴阳历拼凑到一起只是增加了复杂性,而对于除了沿海地区以外的其余广大地区,阴历实际上没有什么用处,却要承受阴历种种不便所带来的负担
:
--
FROM 223.2.46.*
现实是老农们可以搞明白。因为月亮就在天上,然后年画总是要买的,贴在哪儿一对照就行了。公历你真的可以算清楚?难道你过一天划一道?
【 在 chenq 的大作中提到: 】
: 要是连字都不识的更不可能看明白农历,而农历还要等别人编造好了送你手里。
: 相反阳历简单明了,完全可以靠数日子自己数出来,只要识数就行了。也就一天的误差,可以忽略不计。
:
--
FROM 223.2.46.*
他包括很多人其实还是潜意思里认为随时都可以知道今天是几月几号。现在有手机,日历,当然没问题。其实现在有了手机,农历更好,反正也啥也不需要自己算了,用就行了。公历的优势其实就是在工业革命到信息革命中间这几百年。
【 在 Tschuess 的大作中提到: 】
: 像他这种,只单纯记日的话,年不年,月不月的都没什么意义。
: 搞不清历法意义的人也没有必要讨论历法了。
:
--
FROM 223.2.46.*
要调查研究才有发言权。如果你是农村长大的可以去问问老人。如果城市长大的就别讨论这个问题了。因为你的潜意思里就是默认一个人知道今天是几月几号的。城市里面到处都可以查到当天的日期。
【 在 chenq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完全不是什么事,不要低估人民群众变通的能力
: 倒是农历,臃肿复杂,要依赖朝廷专门机构发布,增加了社会成本和应用的难度。要是遇到战乱的年代,历法推行不下去,农耕生产怕是会受很大影响
:
--
修改:zfbdcyj FROM 223.2.46.*
FROM 223.2.46.*
其实如果以24节气为基准可以设计一个很简单的历法。就是每年24节气,基准15天。然后把剩下5天分到节气里面。和公历也没啥区别。其实这个谁都想得到。古代不用就是太难确定日期了。
【 在 Tschuess 的大作中提到: 】
: 公历的优势,其实并没有。
: 所谓公历的优势,只是在于,因为来自于西方,而东方那段时间积弱。
: 公历如果只是单纯的用于计时,褪去一切其他用途,倒是有一些优势,那就是在数理上,在设计方程式上,一个字母t,直接搞定。公历在这方面是有优势的,因为它的分割单位几乎等长。
: ...................
--
FROM 223.2.46.*
欧洲是通过教堂。所以很多东西是有很深的基础的。古代欧洲的教皇为啥国王都怕?就是因为普通人的生活离不开教堂。但是这个明显不如农历,对农民的束缚更甚。
【 在 chenq 的大作中提到: 】
: 阳历肯定也有类似的校对机制,不一定非要通过农历吧
:
--
FROM 223.2.46.*
学生放假的时候就会忘掉当天是星期几。对于农民来说,和这个类似,因为公历的几月几号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很容易忘掉。对于古代农民来说,节气关系耕种,月相关系生活中一些周期性的活动。有这两个基本上就够了。节气不容易确定,月相容易确定。农历就是在这两个的基础上把节气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挂到月相上面,更便于记忆和操作。
【 在 ppc750 的大作中提到: 】
: 为什么不能,有什么问题吗?基本上误差不超过一天,这种精度对农业生产足够了吧
: :
: - 来自「最水木 for iPhone Xr」
--
FROM 223.2.46.*
他们不会去关注节气具体是咋回事。只要能确定哪天是哪个节气就够了。在配合很多民谣之类的口诀。
【 在 chaobill 的大作中提到: 】
: 农村的老人还真一辈子不知道二十四节气是固定时间差的。
: 他们只记得 节气早和晚对作物的收成影响
:
--
FROM 223.2.46.*
差一两天对于农民来说问题不大。
【 在 chaobill 的大作中提到: 】
: 节气接近15天,但没有 15天类似天干地支那样的计算。所以农民没去记
: 月相也是要误差一两天的啊。
:
--
FROM 223.2.46.*
还真有被忽悠的啊。
【 在 wordless09 的大作中提到: 】
: 农历是德国传教士汤若望制订发明的
--
FROM 223.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