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p.weixin.qq.com/s/m-DpL1IbNbEyCyZo68AaPw『周纪』威烈王三十二年(戊寅、前283年)
【原文】卫嗣君薨,子怀君立。嗣君好察微隐,县令有发褥而席弊者,嗣君闻之,乃赐之席。令大惊,以君为神。又使人过关市,赂之以金,既而召关市,问有客过与汝金,汝回遣之;关市大恐。又爱泄姬,重如耳,而恐其因爱重以壅己也,乃贵薄疑以敌如耳,尊魏妃以偶泄姬,曰:“以是相参也。”
〖故事还原〗
在《资治通鉴》的记载中,卫嗣君应该算不上一个大人物,他没有改变历史的丰功伟绩,也没有诸如“何不食肉糜”的荒唐言论,我一度怀疑,为什么司马光要把卫嗣君的故事记载的这本历史典籍中。
卫嗣君的故事,《战国策》、《韩非子》中也有记录。为什么要把这则故事写入到给皇帝看的史书中呢?还是先看一下翻译:
卫国卫嗣君去世了,其子即位为卫怀君。话说,卫嗣君在位时,有侦察别人隐私的喜好。曾经有一次,有个县令曾经掀开自己褥子,露出下面的破席子。结果,卫嗣君听说了,便命人赏赐给他一领新席。县令大惊,自己家的褥子,自己在家掀开的,国君怎么知道了?县令以为国君料事如神。
卫嗣君还曾派人装作商人过关卡,用金钱贿赂掌关的官员。事后他把掌管官员召来,说有客人过关时给了你贿赂了,你快退回去。掌关官员本以为是偷偷摸摸的受贿,一下十分惊恐。
不仅官员方面,在身边近人方面,卫嗣君也是如此。他宠爱泄姬,器重臣子如耳,但又怕这两人因受到宠爱器重而敢于欺瞒自己,于是提升另一个臣子薄疑来与如耳匹敌,尊崇魏妃来与泄姬分庭抗礼,说:“以此可互相参列比较。”
〖事件解析〗
对于卫嗣君的行为,人们的看法褒贬不一。普遍观点是不齿,司马光在记录这段时,态度就是这样的。
不过,司马光作为官场老油条,自然不直接说,他借战国时期著名人物荀子来点评。
荀子怎么说的呢?“成侯、嗣君,聚敛计数之君也。”
翻译过来就是:卫成侯和卫嗣君,这两人都是斤斤计较的小器量国君,没有做到招揽民心。接着,荀子又举了其它人分析:郑国大臣子产,能招揽民心,但没有做到为政精明。齐国大臣管仲,能为政精明,但没有做到倡导礼义。由此而见,倡导礼义的人才能称王,治政精明的人可以使国家富强,招揽民心的人可以使国家安定,而搜刮者只能灭亡。
荀子的逻辑思路是这样的:卫嗣君打听信息、制衡下属→卫嗣君小器量、不能招揽民心→郑国子产能招揽民心,为政不精明→管仲为政精明、但是不倡导礼仪→倡导礼仪才能国富民强。
不过,我却不认同荀子的观点。分明牛头不对马嘴嘛。只见过先国富民强,人们才懂礼仪的。肚子都吃不饱,光倡导礼仪,有鸟用?
其实,从管理学的角度看,卫嗣君是个很好的管理者。一方面,他不仅看官员近侍的直接表现,还通过搜集信息,看看他们背着自己的表现。这就有了监督的作用,防止当面一套背面一套。
按照社会学的法则,卫嗣君这么做,有几个影响:
对于卫嗣君来说,这么做:一是信息充分,防止偏听偏信影响决策。二是能够实现下属权力制衡,防止出现一家独大,篡权的行为,这对于上层管理者或者国家统治者来说,是非常有用的。
对于被管理的对象来说,则起到监督的作用:一方面知道上面会考察验证,行为就会有所收敛,能够减小不法行为。另一方面,也能够鼓励行为正直的人,大胆去干,身正不怕影子斜,不会因为做正确的事,触动他人利益受到迫害,做事情更有动力。
而对于社会大众来说,国君这么做,其实是更公平公正的,只要卫嗣君不荒谬蛮干,一个好环境,是适合老百姓休养生息的。
这就回到了开头的问题,司马光其实是怕皇帝旁敲侧击打听消息的。皇帝一旦真的按照这个做了,估计司马光这种妥协和稀泥派估计没好果子吃。
司马光晚年自号“迂叟”,看来是有几分自知之明的。这种人,放学堂里是天才,放朝堂上就是噩梦了。
论经济管理,只知道节用,大概和农村老妇一个水平;论外交策略,放弃大片用鲜血收复的失地,下汪精卫一等;论用人眼光,大奸臣蔡京就是他提拔的,只能说老眼昏花;论心胸气量,尽贬新党于蛮荒之地,忘了当时新党执政的时候虽然让他们出京,可也都是去好地方啊。
所以,他拐弯抹角地用荀子的话提醒皇帝别这么做,不能不怀疑他的小算盘。
〖历史启示〗
撇开司马光的动机,谈谈这件事对我们的启示:
其实,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我们也常常面对着决策和辨人识人问题。举个例子说,家里孩子上学考试不好,有人就认为是孩子不认真,上去一顿责骂。工作也一样,看着同事答应的的好好的,结果一碰事儿,撂挑子了。这就要求我们多看看,多分析原因。
孩子学习不好,要多看看情况:是孩子态度原因?还是老师教的不好?还是这次题难,大家考的都不好。不同的原因,需要不同的办法,不问详情,撸袖子上去干,那是会出事的。
同样,同事合作出问题。也要多看看,多方面打听:合作前,一要看看同事平时的表现、说话、言行,是不是一致。二是问问和他相关人,看看他们的评价,再做进一步计划。
读史明智,说白了就是从别人的例子中,分析其中原委,好的学习,坏的避免。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对于普通人,就是这个意思。
--
FROM 115.17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