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全球这么多民族,是因为他们的祖先基因不同么?
人类走出非洲可以理解,但是扩散到全世界的动力是什么?按理说采集文明对于那时的人口来说,到出跑,并没有什么好处。
【 在 molar 的大作中提到: 】
: 嗯,以现在全球化和跨国/区域人口流动的规模而言,在可预见的将来,恐怕还到不了“全世界人种趋同”的程度。更何况现在还有一些逆全球化的动因。
: 中短期来看,恐怕相对来说,更可能的是各区域内进行的整合。不只是基因/血缘层面的,也有政治、文化和社会层面的。然后就更有亨廷顿那套的调调了。
: 当然,在更久远的未来,也许是有“全世界”那一天的,不过具体是怎么一个发展历程,还不好说。
: ...................
--
FROM 106.39.149.*
看介绍采集文明,食物来源主要还是植物,动物食物只是补充。那么设想一下当时的场景,采集植物还是在居住地附近周围几十公里熟悉的环境更好,应该不会为了追逐动物而远离居住地。
【 在 molar 的大作中提到: 】
: 几个比较容易想到的理由:
: 1、追逐猎物的迁徙
: 2、原聚居地自然条件的改变
: ...................
--
FROM 106.39.149.*
是不是人类在采集时代前,还有个追逐动物的时期?如果是这样比较合理。查了下资料地球陆地面积1.489亿平方公里。而人类分布在全世界时人口数量不到100万人。看动物世界美洲野牛数量有6500万头。相对于地球面积来说,人分布如此之广,而数量有如此之少,相对于其他动物来说,原始人有些不可思议的力量。
【 在 molar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不好一概而论。不好说每个族群每个时代都是“动物事物只是补充”。另外,某地采集的食物会被采集完,然后就迁移到另一地。但再之后,可能迁徙回去,也可能是迁徙到更远的地方,新的地方可能有新的食物来源。。。
:
--
FROM 106.39.149.*
知乎上看了下,据说棕色人种渔猎为生,所以沿着海岸最早扩散到全世界。
海登把整个旧石器时代的资源开拓分为四个阶段,最初人类以零星地获取低回报率的小动物为主,随着捕猎技术的发展,开始有效狩猎以大中型食草动物为代表的高档猎物(个体生长缓慢、体型大、可多次繁殖、生命周期长)。到莫斯特时期即旧石器时代中期,几乎所有大型动物都能被捕猎,直到旧石器晚期这类资源逐渐耗竭。旧石器时代末到中石器时代是第四阶段,面对人地关系失衡引发的食物危机,人类大量利用低档食物(个体生长迅速、种群数量增长快、体型小、生命周期短)。在两种资源储量不太悬殊的地区,就出现了食谱宽度的大幅拓展,即“广谱革命”,弗兰纳里等认为广谱革命是农业产生的先决条件。
【 在 molar 的大作中提到: 】
: 专门有一个“追逐动物的时期”貌似不大可能。。。
: 已目前对于晚期智人旧石器时代的遗址的发掘情况来看,基本都会有相当数量用于狩猎和处理肉食的工具。虽然各遗址这类工具的比例可能不同,不过很少发现没有的。。。
: 再一个,陆地面积是在变化的。适合当时人类生存的陆地面积也是在变化的。。。
: ...................
--
修改:dqxl FROM 103.254.190.*
FROM 103.254.190.*
看了知乎的一些介绍,早期智人应该是渔猎为主,这个时期可能追逐动物扩散到全世界。后期动物食物不足后,才以采集为主。这样也就好理解为何除了智人,其他早期人类都灭绝了。因为早期的智人实际上是顶级猎食者。
【 在 RuralHunter 的大作中提到: 】
: 为了活命而已
:
: #发自zSMTH@Fisher 8
--
FROM 106.39.149.*
这个不太清楚,但是智人比其他人种强是肯定的。智人可以走到全世界,尼安德特人没能力去非洲,据说非洲人没有尼人基因。
【 在 tianc03 的大作中提到: 】
: 智人变异出了复杂的发音器官,形成了原始语言,社会性更强,从而战胜了其他人种
--
FROM 106.39.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