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明朝的首辅大臣和真正的宰相实际权力有哪些区别
不能直接签发
【 在 tanzhi314 (福之心平) 的大作中提到: 】
: RTRTRT
--
FROM 59.41.245.*
内阁和六部的关系就是宋朝中书门下和尚书都省的关系,有互相制衡的意思
而且实际操作中明朝内阁阁员通常都兼尚书
【 在 karin 的大作中提到: 】
: 可是这一内阁制度并不是宰相制度的恢复,内阁大学士也不是宰相。最主要的根据是:内阁大学士类似过去的秘书咨询官员,只有议政权,而无监督百官执行权。执行权主要掌握在六部尚书手中,制度上归君主直接指挥,内阁无权过问。明世宗时曾任刑部尚书、“习国家典故”的郑晓(《明史》本传)说:“入内阁预机务,……不得专制九卿事,九卿奏事亦不得相关白。”(《今言》卷之四343条)。此处“九卿”主要即指六部尚书。这话等于说他们不受内阁统辖,只向君主奏事。明末曾任六科都给事中,同样“习掌故”的孙承泽在《春明梦馀录》卷23“内阁一”中照抄郑晓这话后,在另一处又说:“内阁之职,……主票拟(即“拟旨”)而不身出与事。”“不身出与事”即不得出宫干预、指挥外朝百官执行事,与上引郑晓的话意思一致。
: ----------刚翻到祝总斌老师《说宰相》一文,有这么一段
: 【 在 tanzhi314 的大作中提到: 】
: ....................
--
FROM 223.104.64.*
你的表述显得过于业余
汉无宰相一说,三公权很大
【 在 weisandy 的大作中提到: 】
: 有宰相也得看啥时候
: 汉朝前期宰相
: 跟唐朝号称宰相的又不一样
: ....................
--
FROM 223.104.64.*
明司礼监、内阁、六部,即中晚唐北衙宣徽院,南衙中书门下、尚书都省,都是内官外官互相制衡
中晚唐南北衙冲突频繁,宦官掌军专政,这些问题在明朝都基本解决了
【 在 westholly 的大作中提到: 】
: 汉朝丞相是正式官职 可以任命2千石以下的外朝文官不用皇帝批准 是外朝文官的正式领导 皇帝只管内朝官和军队将领
:
: 后世宰相实际是绰号 比如 中书门下平章事 参知政事 是差遣或职官 不是本官 原意是皇帝让你管事才有权 类似现在的领导小组 但是日久天长又变成这个位置本身就有宰相权力了
: ....................
※ 修改:·youcatbing 于 Feb 19 07:51:58 2021 修改本文·[FROM: 223.104.64.*]
※ 来源:·最水木 客户端·[FROM: 223.104.64.*]
修改:youcatbing FROM 223.104.64.*
FROM 223.104.64.*
哦,只是建议好歹自己翻翻廿四史历朝历代的职官志,不然名称很容易搞混,情况也容易搞错
【 在 weisandy 的大作中提到: 】
: 在这也没必要搞那么专业啊,
: 何况萧何不是相国?
: 三公有很多还是虚职,权力大不大看谁当,卫青那个大司马大将军权利大吗?
: ....................
--
FROM 223.104.64.*
哦,那看来你都是靠脑补的
那不聊了
【 在 weisandy (weisandy)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玩意自己翻就行了
: 论坛有个渠道知道有个罗马
: 怎么去,在哪里,甚至到底有没有,那是自己的事
: ...................
--
FROM 59.41.245.*
宰相是泛指,西汉的丞相御史大夫都算宰相
【 在 zfbdcyj (zfbdcyj)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这也不专业吧?宰相一词本来就是皇帝最高行政助手的统称。历史上明确叫宰相的官职几乎没有。汉朝的丞相就是宰相。
--
FROM 59.41.245.*
郡国长官
【 在 tanzhi314 (福之心平) 的大作中提到: 】
: 两千担的官相当于什么水平
--
FROM 59.4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