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四川东北河南
都有这种游戏的传播
古希腊古罗马的绘画,雕塑中也笔笔皆是,甚至澳大利亚土人都在玩(澳洲被英国人再次发现前也没羊呀)
这玩意儿,70后很多都玩过
到底是伴随人类早期迁徙的非物质文化传承
还是,近现代殖民扩张的产物
嘎拉哈”,锡伯族早年所称“嘎尔山哈”的汉译音,是牛、羊、猪、鹿、狍、糜、獐、骆驼等动物的候骨。抓嘎拉哈是锡伯族人非常喜欢的一项娱乐项目,我们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抓嘎拉哈都有哪些玩法?
抓嘎拉哈是锡伯族人百玩不厌的家常游戏。
在古代,锡伯族主要以狩猎、游牧和捕鱼为生计,因獐、狍、鹿、羊等猎获物的嘎拉哈小巧玲珑又便于携带,得来容易,取之不尽,很适宜用作玩具,于是每当宰杀时,则把嘎拉哈取下留用并逐渐归纳总结出许多抓嘎拉哈的游戏规则,久之相沿成习,成了锡伯族男女老幼成宜、百玩不厌的家常游戏。
有考证认为,远在北魏时期鲜卑人(锡伯族的先人)就已经用嘎拉哈作为民间游戏玩具、殡葬品,甚至军事战术模拟物。当时,在拓跋鲜卑已统治中国黄河以北,形成了民族杂居、民族文化融合的情况下,嘎拉哈已成为达斡尔族、鄂伦春族、满族等北方狩猎游牧民族,甚至回族、汉族等的玩具。蒙古语称嘎拉哈为“石阿”“沙阿”或“沙恩”。满族早期称嘎拉哈为“嘎相哈”“嘎楚哈”。据《元朝秘史》的记载,金元时期,嘎拉哈也是蒙古儿童游戏的玩具、婚礼仪式用品和相互馈赠的礼品。
玩嘎拉哈亦叫玩“沙哈”,即取用羊或牛等的腿和胫骨相连的一块骨头,经过蒸煮之后去肉脱脂,着色而成。用作玩具的嘎拉哈,有四个面能立住。后世的叫法与之稍异,站立后凹形,锡伯语叫“阿尔吉”,汉语称“壳”;其后面,锡伯语叫“提牙克”,汉语称“背”;躺卧凹面,锡伯语叫“齐吾科”,汉语称“增”,也有叫“马”的;其反面,锡伯语叫“穆克”,汉语称“驴”。出于游戏中清晰分别四面的需要和追求美观,还有的把嘎拉哈涂成红、绿、紫、黄等不同的颜色。
日积月累下来,嘎拉哈的玩法多种多样,花样颇多,可谓多姿多彩。
抓法:先确定参加人先后的顺序,有连续法(不犯规连续抓)和轮流(参赛人每人轮流一次) 法,以抓得多少为胜负。还有在规定时间内抓多少次决胜负。犯规:一是“动”,即抓嘎拉哈时,碰动了其他嘎拉哈(是玩儿嘎拉哈的通规);二是“跑”,抓嘎拉哈,“码头”扔出后,未接住;三是“漏”,即抓到手的嘎拉哈,又从手中漏出去;四是未按事先规定和技巧抓法等....
有人通过调查,把锡伯族的嘎拉哈技法归纳为四大类,亦即抓、撂、弹、按。各种玩法都约定俗成地形成了十分系统、有序的游戏规则,无不体现了锡伯族人的聪明与智慧。
这四种玩法录示如下
抓嘎拉哈。有团体赛、个人赛。团体赛参加人数,每队一般二至三人。个人赛,人数不等,一般三到四五人。其用具为嘎拉哈,玩法复杂,技巧难度大。场地在居民住的火炕铺上毡子(有弹力易使球“码头”起来)。钱“码头”也不可铺毡子。有如下多种玩法:
赛者把码头扔出后,由我方阵前通过中心,向敌方阵前抓起一-趟嘎拉哈,有如射出的箭,穿敌阵心而过。回手加鞭在散落嘎拉哈的局面上,由敌方下落往回抓嘎拉哈,似如勇士在马上:疾奔而加鞭的骁勇雄姿。背马奇射在散落嘎拉哈的局面上, 赛者扔出码头,立即转身一周后再抓嘎拉哈,有如拉弓而转身背射。主攻南门,在散落嘎拉哈的局面上,对面(或其他方向)有二三个嘎拉哈碍事,但又与其他嘎拉哈相近,赛者抓时,易碰(动)而难度大。由赛者第一人巧手先夺,为后者打开通路,有如在战场上攻开一城门(团体赛用或连续抓用)。
马过敌兵散在散落嘎拉哈的局面上, 赛者扔出码头后,几次点抓而得嘎拉哈,如同在战场上,马上勇士奔驰中左杀右砍杀败敌兵的场面。卧鞍闯阵在散落嘎拉哈的局面上,赛者扔出码头后,以趴卧姿式,许多嘎拉哈,有如阵中勇士趴卧于鞍上闯人敌阵。河心网鱼 即在布局嘎拉哈之中心处,抓许多嘎拉哈,有如河心网鱼。河心掏鱼即在布局嘎拉哈之中心处。 有少量之嘎拉哈,有碍抓许多嘎拉哈,先有人将其抓到手,为后者开道,有如河心之中掏鱼(团体赛用或连续用)。棒打狍子在布局嘎拉哈之中, 赛者扔出码头后,用手伸拳出之二指,在夹住一二个有碍全局之嘎拉哈。巧取之技,似棒打孢子。如果夹取两个嘎拉哈,也称“棒打双犯”。
瓢舀鱼在布局嘎拉哈之中, 赛者扔出码头后,任意抓满地的嘎拉哈,有如河中舀鱼一般,给人以“鱼”多而又人能之感。野鸡掉在饭锅里在布局嘎拉哈之中, 赛者扔出码头后,在有意抓嘎拉哈之时,无意中带起了其他嘎拉哈,侥幸地也落人手中,有如无意抓鸡,鸡自来。锡伯族先人大都靠渔猎为生,很早就有“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说法。
除上述玩法外,还有打扫外围,一扫战局,满天抓屋,一钩残月,三羊开泰,孔雀开屏,猛虎捕食,河水倒泻,船夫摇桨,渔翁收网,樵夫一斧,猴摘仙桃,绕穿念珠等。
撂法,也叫撂“宝”,俗称撂“抱”。
团体赛,参赛人数每队一般二至四人;个人赛,少者两人,多者四至五人或更多人。玩法简单,但非常热烈。开始时,先把嘎拉哈查出总数或按队、人平均分配后,决定竞赛顺序。场地在居住的炕上。第一人先从嘎拉哈总数中或平均分配数中拿出三个,用手一撂(即扔),这里就有训练和技巧。撂出一个“增”,收起一个(即赢了一个)。撂出两个“增”,收两个。事先规定,也有撂出两个“增”带“拐”的都可收,叫“增拐”。如撂出三个同样的,叫“宝”, 俗称“抱”,可都收。如果先规定带“抢”的,叫抢“宝”,凡参赛的人都可抢收归己,谁抢到是谁的,有时规定撂出“增拐”的也可抢。参赛人都聚精会神看着以便抢。总数(亦称大堆)嘎拉哈撂完了,下一个人继续拿三个撂,不足以自己收的嘎拉哈补上。个人所得的嘎拉哈补充撂光了,不可再参赛,即自动取消了参赛资格。直撂到一方输光,或规定时间撂完,以获得多少为胜负。
指弹法
团体赛每队一般至三人。个人赛一般三至四人,也有五至六人的。弹法,把嘎拉哈查清数量后,先确定比赛顺序。每一人双手尽最大能力捧起嘎拉哈,撒在场地(炕)上,凡是撂出“增”都可拣出收起来。然后,用手指弹,开始时必须选出不同的两个嘎拉哈,以后再弹相同的对,弹上任意取一个(也有都收的)。如弹出一个“增”,也叫“增拐”,即全收起来(还有规定必须弹出一对的,否则即为失误),继续弹,一直到未弹上,或弹时动了其他嘎拉哈为犯规,或剩余的嘎拉哈用手捧起撒在地上,再接第一个人弹法弹。只要剩有嘎拉哈,即轮流弹,最后,以获多少为胜负。
摈法
团体赛每队一一般二至四人,个人赛可二至五人。这种玩法,正式赛较少,一般以作为确定竞赛顺序为多,或作为嘎拉哈中的一种技巧方法。摈法是先把嘎拉哈放在赛者手中或用码头扔起后,用左手心上接住码头,再翻手背上,再翻面到手心上,剩多少即收多少。也有的把嘎拉哈抓到手心,摈后从手心漏出去了嘎拉哈即为失误。还有摈样的,即要摈的嘎拉哈,在码头扔出后,用手搬成同样的若干个起来,再摈。每队(人)轮流摈,一直到摈完。最后,以获得嘎拉哈多少为胜负。
知识小拓展
好啦,看完了抓嘎拉哈的几种玩法,大家学会了吗?其实,小编看完之后,不免想起了小时候和小伙伴们玩过的抓子儿游戏,挑选一些光滑少棱角的石头子儿,就能和小伙伴们在一起玩上大半天啦。你玩过类似的游戏吗?
--
FROM 61.13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