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汲冢竹简蝌蚪文的若干问题
1,汲冢竹简也是蝌蚪文的一大来源。而汲冢的蝌蚪文字,与儒家也许有很大关系。
孟子见粱惠王、梁襄王父子,是儒家儒学史上的一件大事。
孟子见粱襄王时已经大概率很老了,甚至距离他去世也没多久。
汲冢也就是梁襄王的陵墓(一说是安釐王)。里头的竹简文字蝌蚪文字,大多是儒家典籍。汲冢竹简岀土于晋初太康二年,十三四年后就发生了洛阳武库大火,书籍文物为之一空。此后更是战乱不休直至西晋灭亡。整理释读这些蝌蚪文字需要时间,十几年时间也许根本没有整理岀多少。到东晋再重新收集,更是零落散乱。能留存至今者,更是不多。周穆王传,就是其中之一。
穆天子传能留存至今,也许因为它当时就是孤本(其它晋代岀土书简,当时已有汉代今古文版本可对照)。西晋时整理释读它就是重点、难点,会引来当时今古文学派争论。
《穆天子传》晋代就已有束皙、荀勖两个隶书解读整理版本。两者有很多不同之处,束皙版本把荀勖版本里的一卷《周穆王美人盛姬死事记》全部剔除。
这些历史记载透露了以下信息:蝌蚪文、孟子、儒家经典、梁襄王、今古文学派。汉晋时代儒生学者尤其是今古文学派释读蝌蚪文,常有争议,甚至有根本分歧。
2,《周穆王美人盛姬死事记》更象是一篇具体记录祭祀礼制的《丧礼》文字。甚至,也许,盛姬并非是周穆王之美人,而是墓主梁襄王之美人。晋代学者将盗墓贼出土时就已经弄散乱的两篇竹简混杂了。甚至这篇《丧礼》记录的也许并非美人盛姬的丧礼,而是墓主梁襄王或周穆王的丧礼。
岀土的竹简很可能已经散杂错乱,蝌蚪文解读当吋就有争议存在版本差异。传至现今的文本中,还有一些晋代之后学者批注杂乱混入。
《周穆王传》这本书存在很多矛盾、问题。
周穆王西行这件事,周穆王传这本书,为何会葬入梁襄王墓?儒学儒家孟子,当年把这么一篇文字介绍推荐传播给梁惠王、梁襄王父子,是何目的?
神话志异+丧礼,满足诸候王们对于死亡丧葬的精神寄托?
古代历史地理学游记散文?
晋代汲冢蝌蚪文,是汉代孔子宅壁蝌蚪文之后,另一次蝌蚪文大岀土。又都与儒家创始人圣人孔子、亚圣孟子不无关联。
3,汲冢,从年代上来说,上启触近孟子见粱惠王梁襄王(前362年魏惠迁都称王),下及触近洛阳武库大火(公元295年)。
从关联元素而言,孔孟儒家儒学、蝌蚪文字、商周魏晋、《周易》、《竹书纪年》、春秋三传、今古文学派……。
发汲冢的摸金校尉盗墓贼名字也很奇特,叫"不准"。何止是发丘中郎将名字叫"不准",恰好这一段年代数目也很有点"不准",(前362一295)就只有656年,而非其它那些整整齐齐到有些诡异的666年。
--
FROM 223.104.37.*
魏国之先祖也是周文王后代,姬昌→毕公高→……→毕万辅晋文公,封魏改为魏姓。
周穆王传中有何线索渊源与魏国相关?
--
FROM 223.104.37.*
《竹书纪年》帝颛顼
--
FROM 114.104.125.*
【 在 zxq1974 的大作中提到: 】
: 1,汲冢竹简也是蝌蚪文的一大来源。而汲冢的蝌蚪文字,与儒家也许有很大关系。
: 孟子见粱惠王、梁襄王父子,是儒家儒学史上的一件大事。
: 孟子见粱襄王时已经大概率很老了,甚至距离他去世也没多久。
: ...................
孔子述作《春秋》,孟子作《竹书纪年》?
--
FROM 114.104.125.*
孟子这老头是很头铁的。叟,何以教我……望之不似人君!
孔子作春秋,乱臣贼子惧?只怕是为乱臣贼子将来翻案留下记录,以防周官方史料抹杀了。
孟子作竹书纪年,再打打补丁
--
FROM 223.215.80.*
吉日癸巳碑据说是周穆王北征犬戎时留下的,但这个石碑相关的信息元素,合在一起,却与檀石槐这个人有明显联系。
檀山、石刻、槐泉(?)。
《读史方舆纪要》记载说:“檀山,在县东北十五里,高百余丈,相传周穆王尝驻此”。《赞皇县志》说:“坛山,周穆王曾驻跸于此,并镌“吉日癸巳”四字于石壁,山上有避暑岩,景色幽奇。东侧为元氏界”。在今天的赞皇县槐泉寺院保存有一块古碑,上面有“吉日癸巳”四古字。有人说是西周周穆王北征犬戎时获胜,为纪其功、志其日。因刻于赞皇县檀山,世称“檀山刻石”。
--
FROM 114.104.124.*
【 在 atholon 的大作中提到: 】
: 汲冢竹简不是蝌蚪文, 蝌蚪文是臆造文字。 别把不相干的一堆问题搅在一起。
:
砖家?
你见过汲冢竹简?
你解读了蝌蚪文?
--
修改:whiho FROM 36.110.121.*
FROM 4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