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周世宗柴荣率诸军北伐辽国,途中忽从地上得一木牌,上
书“点检做”三个字,这让柴荣不由得联想到京师流传的“点检作天子”的谣言。点检
者何许人也?正是柴荣的姐夫,掌管禁军的殿前都点检张永德。柴荣心中不禁一动:难
道周氏天下要断送在张永德手中?
五代五十余年,先后出现十余位君主,手握重兵的禁军将领在政权更迭中起了决定性的
作用。五代皇帝多由军将拥立,已成惯例。这让柴荣不得不重视自己手里这个看似荒诞
且别有用心的木牌。然而,就在柴荣对着木牌踌躇之际,大帐之外,还有一人正在冷眼
旁观着事态的发展,坐收渔翁之利!
周世宗柴荣
一
后周显德七年(960年),正月初一,后周朝廷风闻契丹和北汉联兵南下,宰相范质匆忙
派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抵御。初三,赵匡胤统率大军离开都城,刻意放慢行军速度,
入夜仅行至在开封东北二十公里的陈桥驿(今河南封丘东南陈桥镇)。次日天亮,在赵
普等人的策划下,所部军士聚于赵匡胤帐前,立赵匡胤为天子,黄袍加身,回师开封,
迫使恭帝柴宗训禅位,赵匡胤继位,改国号宋,改元建隆,宋朝建立。
封丘陈桥驿拴马槐
陈桥驿旧制
“点检作天子”的谣言没有应在张永德的身上,却应在了赵匡胤的身上,这是让尸骨未
寒的柴荣所意想不到的。不过,就在一年前,这个看似近在咫尺的皇位对于赵匡胤来说
,还是可望不可即,如果要按照先来后到的顺序,恐怕有生之年是轮不到赵匡胤的。如
此,我们不妨将历史的镜头往前倒退几年,看看在赵匡胤的前面,还有谁距离皇位更近
。
当时挡在赵匡胤面前的有两个人:一个是殿前司都指挥使张永德,周太祖郭威的女婿;
另一个是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进,郭威的外甥。两人皆是手握重兵的强势外戚,而当时
的赵匡胤还只是张永德殿前司里的一个副手。
后周太祖郭威
先说张永德,作为郭威的女婿,在郭威建立后周的过程表现不凡。后周建立后,先是被
提拔为殿前都虞候,郭威去世前将其迁为殿前都指挥使,其时不过二十四岁。后周显德
元年(954年),柴荣继位后利用高平之战击退北汉与契丹的联合入侵,由于张永德的殿
前司在这场战役中起到了反败为胜的重要作用。所以在高平之战后,柴荣开始大力整顿
禁军,而赵匡胤则受命将武艺超群者着选入殿前司,并借此扩充了自己在中下层军官中
的势力。
随着殿前司的实力和地位不断上升,张永德的官职却依旧没有变动。特别是对同为外戚
的李重进晋升为侍卫司马步军都指挥使大为不服,两人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柴荣为安
抚张永德,特设殿前都点检一职由张永德担任,让其在地位上与李重进平起平坐。殿前
都指挥使则由赵匡胤顶替。然而,正是这个殿前都点检的职位,让张永德提前退出了权
力中心。
二
回到开头,柴荣看到写有“点检做”三个字的木牌,当下便有了罢免张永德职位、收其
兵权的想法。用木牌子来警示柴荣的伎俩,只会出自两人之手;一个是李重进,另一个
就是赵匡胤。张永德被罢免的最大受益人只有赵匡胤,唯有如此,赵匡胤方能踢开张永
德,掌握殿前司的数万禁军。而且赵匡胤当时正在军中,所以他的嫌疑最大。
宋太祖赵匡胤
但是对于柴荣来说,这块牌子出自谁人之手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牌子暗指的人是否真的
有可能威胁到周氏江山。恰在此时,柴荣病重,安排后事,为免后患,罢免了张永德殿
前都点检的职位,改为检校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出镇澶州,彻底解除了兵权。改
命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由此赵匡胤成功掌握了殿前司精锐禁军的指挥权,改天换地就
在旦夕之间。
从当时的军事势力来看,张永德是距离皇位最近的人,特别是经过殿前司改革后,“武
艺超绝者,署为殿前诸班”,殿前司的兵力得到扩充,人数达到近三万人,且多是武艺
超绝者,同为禁军的侍卫亲军司,虽然较人数多,约有六万人,但其内部兵员之精悍不
如殿前司。但张永德其人,有能力没有野心,对皇位没有明显的觊觎。所以即使手握兵
权,在后周皇室更替之际也并未行僭越之事,在后来赵匡胤代周自立的过程中,也没有
进行强烈的反抗。所以他的结局要好过李重进。
殿前司武将图
说的这里,有必要针对五代后周的兵制作个简单的介绍:
后周太祖郭威本是在侍卫亲军司的高中级将领支持下夺取政权的,为防止别人故伎重演
,分散侍卫亲军司的权力,新创殿前司,以其分化禁军指挥者的兵权,并加以牵制。殿
前司下辖左右两厢骑兵,左右两厢步兵,每厢各两军,共两万人。人数虽然不多,但战
斗力颇强,是一支中央禁卫军,地位至为重要,其最高长官为殿前司都指挥使,周世宗
柴荣时期设殿前都点检为最高长官。
侍卫亲军司自后梁时期便开始设置,下设马军都指挥使,统率骑兵;步军都指挥使,统
率步兵。马步军均分左右两厢,厢下设军,所辖兵力比殿前司多出许多。其最高长官为
侍卫亲军司马步军都指挥使。其官阶在殿前司都指挥使之上,所以也就理解为什么张永
德不服李重进。
后周军制
三
李重进的身份要比张永德更为特殊,他是郭威的外甥,柴荣是郭威的养子,从血缘关系
上来讲,李重进要更接近郭威一脉。五代时期,自家人造反称帝的事情屡见不鲜,出于
对身后事的考虑,郭威在临终前要求李重进“受顾命,令拜世宗(柴荣),以定君臣之
分”。从中不难看出,李重进对于非血亲的柴荣并不感冒,同是宗室子弟的他自认为也
可以登上帝位,只不过自家的舅舅选择了柴荣。
对于这位不太支持自己的表兄弟,柴荣既要打也要拉。而李重进则凭借着过人的军事才
能,在征南唐和契丹期间屡立战功,几年间从马步军都虞侯升至马步军都指挥使,掌管
一路禁军。成为自柴荣之下的“二号人物”。但是这种扩张极快的情况,也引起了柴荣
的注意。所以在柴荣去世,恭帝柴宗训继位后,符皇后借鉴历代外戚以武力改朝换代的
前车之鉴,以太后的身份,一纸命令,将李重进贬到离京城遥远的扬州当节度使,虽仍
保留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的职务,但已有名无实,鞭长莫及,难以遥控京城的事态,只
得悻悻的退出权力中心。
倘若以李重进的实力,如果在柴荣去世,新帝登基之际,发动政变,武力夺取政权,能
成功吗?这种情况几乎很难成功,我们先看当时禁军两司主要长官的名单:
后周禁军两司派系
这份名单中,在禁军两司中,赵匡胤掌握殿前司的绝对控制权,李重进只是挂名的侍卫
司都指挥使,没有实权;慕容延钊是中间派;韩通则是柴荣临终前的托孤之臣,以同平
章事身份,参与军机事务,实际上掌握了侍卫亲军司的绝对控制权。其余众人或是赵匡
胤的结义兄弟,或是其过从甚密的亲友。此时,两司的军事控制权都不在李重进手中,
倘若是在这种情况下贸然发生政变,恐怕在侍卫司内部都很难有人呼应。
义社十兄弟
李重进的罢免,虽然解决了外戚祸乱的危险因素,但也将最后一个能够牵制赵匡胤的势
力消除。剩下的只有一个侍卫司父指挥使韩通,其人勇有余而谋不足。虽然掌管数万禁
军,但是侍卫司下设的各层军官,逐渐被赵匡胤掏空,韩通则被逐渐架空在指挥使的职
位上。
后周显德七年(960年),正月初四,伴随着“将在出征日,点检作天子”的谣言,赵匡
胤率军从陈桥驿返回京城,殿前都指挥使石守信和殿前都虞侯王审琦已经在京城做好准
备,大军顺利进入京城。时正早朝,韩通闻变,还未来得及集结军队应变,就被殿前司
军校王彦升率兵迫逐,合家被杀。这也是后周将相中唯一的反抗行动。
四
再说张永德、李重进,随着赵匡胤的登基,张永德被召回京,授予武胜军节度使。并在
随后针对北汉的战略部署中提出“以每岁多设游兵,扰其农事,仍发间使以谍契丹,绝
其援,然后可下也。”这一战略部署成为宋朝初年,对北汉的战略主要方向。此后,宋
太宗赵光义继位后,张永德官拜左卫上将军。宋真宗赵恒继位后,张永德进封为卫国公
,授予左金吾卫仗事的官职。真宗咸平三年(1000年)去世,年七十三,追赠中书令,
得以善终。
李重进则不同,建隆元年(960年)4月,即宋朝立国第一年,西北昭义军节度使李筠在
宋朝立国未稳之际,悍然起事。身居扬州的李重进见李筠举兵,遂遣使翟守珣前往联络
共同起兵,不料翟守珣先到开封见了赵匡胤,赵匡胤让其无论如何说服李重进暂缓发兵
,以免宋军南北呼应、两线作战。翟守珣回去后,交口诋毁李筠不足与谋事,赵匡胤又
派人赐李重进铁卷誓书以安抚,在这种事态不明的情况下,李重进举棋不定,贻误战机
。
李筠的叛乱仅持续了两个月便宣告失败,赵匡胤回过头来兵锋直指扬州,这时的李重进
才幡然醒悟,在九月份开始举兵,但最佳时机已经错过,十一月,赵匡胤率大军包围扬
州,当日城破,李重进无奈仰天长叹说道“我有愧于周太祖之恩也”,言毕举家自焚。
《宋史》把李重进与韩通并列为周臣,实际上两人并不能一概而论。韩通死于赵宋禅代
之际,称得上是后周的忠臣,宋太祖赠官礼葬,也是表彰其节概。据说,太祖见到开宝
寺壁画中韩通的画像,即命人涂去,在韩通面前,太祖自知是有愧于后周的。而李重进
未在宋太祖禅代之际起兵,却举旗于局面安定之后,完全出于一己的盘算,进退踟蹰,
举措乖张,结局可想而知。
--
FROM 113.102.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