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棉花传入中国前,古人用啥做衣服穿?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说的也是宋代。
【 在 budhoovic (赫连~半日闲) 的大作中提到: 】
: 走卒类士服,农夫捏丝履,说的就是宋代
--
FROM 111.30.222.*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霜耕冰在趾,雨种泥没膝,
尽力泥水间,肤甲皆痏疮,
青巾短褐皮肤干,不避霜风与毒日,暮即耕兮朝即耘,东坻南垄无闲人,
天下三分二分贫
鱼陂车水人竭作,麦垄翻泥牛尽力。碓舂玉粒恰输租,篮挈黄鸡还作贷。归来糠粞常不餍,终岁辛勤亦何得!
匍匐孩提童,伛偻百岁翁。饥妇更啾唧,黧面头蓬蓬。悲啼雨垂泪,枵腹雷转空。朝谋不及夕,戢戢鱼噞喁。
老稚满田野,斲掘寻凫茈。此物近亦尽,卷耳共所资。昔云能驱风,充腹理不疑。今乃有毒厉,肠胃生疮痍。十有七八死,当路横其尸。犬彘咋其骨,鸟鸢啄其皮。胡为残良民,令此鸟兽肥。
门临商於路,有客憩檐前。老翁与病妪,头鬓皆皤然。呱呱三儿泣,茕茕一夫鳏。道粮无斗粟,路费无百钱。聚头未有食,颜色颇饥寒。试问何许人,答云家长安。去年关辅旱,逐熟入穰川。妇死埋异乡,客贫思故园。故园虽孔迩,秦岭隔蓝关,山深号六里,路峻名七盘。襁负且乞丐,冻馁复险艰,唯愁大雨雪,僵死山谷间。
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
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
【 在 binru1983 (binru) 的大作中提到: 】
: 难道不是lishen的唐诗?
: 虽然宋代肯定有农夫饿死,但是也不能睁眼说瞎话。
--
FROM 111.30.222.*
嗯,杠精看到一大堆宋朝写饿死人的诗,也都要抬杠证明那是不存在的,虽然杠精连一个字的证据都拿不出来。
【 在 binru1983 (binru) 的大作中提到: 】
: 就lishen一首唐诗,杠精们一定要引其他的诗句证明宋朝也有人饿死。关键要证明的这些东西也没人否认。任何朝代和任何地方都有人饿死。包括辉煌的唐汉和罗马帝国。
: 归根到底可能还是杠精想说自己诗读的多?
--
FROM 111.30.222.*
你知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句唐诗可以用来描述哪个朝代么?
最基本的现象类描述的适用性范围都不知道,就别来抬杠了。
知道为啥我引用的那句和后边的那句不在同一行里么?
杠精所以为杠精,就是因为半瓶子醋。
【 在 binru1983 (binru) 的大作中提到: 】
: 杠精是不是看不懂回话?我是指说lishen写的这首诗是唐朝写的,不否认宋代也死人了。任何时代都死人。
: 很多时候水木良好的讨论就是被你们这些杠精破坏的。
: 发信人: binru1983 (binru), 信区: History
: ...................
--
FROM 111.30.222.*
嗯,赵高那个年代没有司马昭,但是司马昭之后的年代,可是常常有人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嗯,通过赵高和司马昭这个例子,我确实是真切地理解了为啥杠精确实是杠精了。
【 在 binru1983 (binru) 的大作中提到: 】
: a: 赵高很恶心。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说的就是赵高。
: b:等会,好像赵高那个年代没有司马昭。
: a:你这个杠精,你居然否认赵高很恶心。。。。,有诗句1,诗句2,诗句3,还有资治通鉴.。。。。。另外司马昭之心是中国文化的典故,可以用在任何年代。。。blabla。另外知道为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为啥我用两行吗?
: ...................
--
FROM 111.3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