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诸葛亮躬耕襄阳根本就没有争议
阿头山属南郡
【 在 Zziizi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看完整个争论,隆中在襄阳是无可争议的。
: 因为有个唐朝人编的第一部地理志证实了,隆中那一片确实归邓县,邓县归南阳郡,那躬耕于隆中等于躬耕于南阳,没问题,也与现在隆中属于襄阳不矛盾。
: 那本书叫《元和郡县图志》卷21就写了邓县和襄阳县的分界线。
: ...................
--
FROM 1.196.181.*
刘备从新野出发三顾茅庐,目前的各种资料只提了骑马没提过江坐船
【 在 Zziizi 的大作中提到: 】
: 襄阳城去宛城要过江的。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2」
--
FROM 1.196.181.*
一、南郡,秦置。
1、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年十三岁,庄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当是之时,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东至荥阳,灭二周,置三川郡。”
2、《汉书补注o地理志》“南郡” 条的记载,《路史o国名记》中引《地纪》曰“汉江之北为南阳,汉江之南为南郡者是也” 的记载。
3、《晋书·地理志》又云:“及秦,取楚鄢、郢为南郡,又取巫中地为黔中郡,以楚之汉北立南阳郡。
4、《楚地记》云:“汉江之北为南阳,汉江之南为南郡”( 见《太平寰宇记》卷之一百四十五)
5、习凿齿著《襄阳记》记载: "秦兼天下,自汉以南为南郡,自汉以北为南阳郡……汉因之。"——《读史方舆纪要》摘文:自汉以南为南郡。汉因之。
6、《元和郡县志》也载:“秦兼天下,自汉以北为南阳郡,今邓州、南阳县是也。汉以南为南郡,今荆州是也。”
7、东汉张衡在《南都赋》中所说的南都(南阳郡)位置是“陪京之南,居汉之阳”。张衡(78年—139年),他对家乡南阳的地理位置自然非常清楚~时南阳郡居汉水以北,汉水北岸地区为南阳郡——印证南郡居汉水以南,汉水南岸地区为南郡。
【 在 Zziizi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看完整个争论,隆中在襄阳是无可争议的。
: 因为有个唐朝人编的第一部地理志证实了,隆中那一片确实归邓县,邓县归南阳郡,那躬耕于隆中等于躬耕于南阳,没问题,也与现在隆中属于襄阳不矛盾。
: 那本书叫《元和郡县图志》卷21就写了邓县和襄阳县的分界线。
: ...................
--
FROM 1.196.181.*
不要偷换概念,襄阳只是南郡的一部分,襄阳的西边还是南郡的地盘,跟南阳郡没关系。
【 在 Zziizi 的大作中提到: 】
: 打了半天的没了。
: 其他书没查,就你列的第6本《元和郡县图志》里,有襄阳属于南郡,但是襄阳和邓县的西边界在襄阳城西万山。
: 看截图吧。你列的文字图里也有,让大家看完再评论。
: ...................
--
修改:lorypang FROM 1.196.181.*
FROM 1.196.181.*
你把飞地的直接证据拿出来,不要脑补
【 在 Zziizi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感觉你学迂腐了。
: 整个襄阳城都在汉江南边,那襄阳城西边也在汉江南边,古书说襄阳城西万山是南阳郡邓县和襄阳的边界,说明啥,说明邓县在汉江南边有飞地。
: 不和文盲辩论了。
: ...................
--
FROM 1.196.179.*
襄阳作为寓居地,可以建个诸葛亮故居之类的景点毫无问题。
躬耕跟襄阳没任何关系。
诸葛亮先在襄阳寓居2年,后在南阳躬耕10年。
【 在 shujuku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问题怎么还在纠缠?纠缠这个问题的都是些没有文化的混混。整个历史学界对于诸葛躬耕于东汉末年南阳郡邓县隆中(今属湖北省襄阳市隆中)没有半点争议。有争议的只是网上少数不学无术的人。
: 这个问题的历史学证据链条非常完整而且非常确凿,都已经在199楼罗列得很清楚了。不要再在这个毫无学术含量的问题上纠缠了吧。
: 另外,对于现今的河南省南阳市(东汉末年宛城)的人来说,应该认识到,这里不是诸葛躬耕地,不意味着它的文化意义的降低,因为它是中国人民最早的纪念诸葛亮的祭祀地(或称之一),同样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意义。成都著名景点的武侯祠,本来是纪念刘备的,既不是武侯躬耕地,也不是刘备躬耕地,但丝毫不影响成都武侯祠在文化和旅游上的意义和影响力。
: ...................
--
修改:lorypang FROM 1.196.179.*
FROM 1.196.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