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诸葛亮躬耕襄阳根本就没有争议
你是看不懂分析吗
【 在 pgng 的大作中提到: 】
: 所以根据大概率原则,躬耕地是现今南阳
--
FROM 37.201.193.*
诸葛亮跟随叔叔诸葛玄依附刘表,这一点从来没有过争议。
宛城先属张绣,再属曹操,这一点也没有争议。
诸葛亮的朋友,司马徽,徐庶等人都在襄阳,这个也没有争议。
所以诸葛亮不在襄阳附近,跑到宛城去,是非常不合理的。
【 在 maoshiba 的大作中提到: 】
: 问题就在于,刘备究竟在哪里找到诸葛亮,这个具体地点也没有定论。隆中这个说法有明显的不合理性
:
--
修改:ssava FROM 5.10.138.*
FROM 37.201.193.*
你这段分析,恰恰证明你是凭空想象。
边界地区犬牙交错,互为飞地,这简直是历史上和现实的常态。就是如今,飞地还所在多有。镇江与扬州隔长江相望,“京口瓜洲一水间”,但是在宽阔的长江以北,有两个乡镇,居然到今天都属于镇江。
【 在 maoshiba 的大作中提到: 】
: 襄阳从来都不是南阳郡的,而是南郡。这就是对襄阳说不利的地方。结果襄阳派为了既要满足诸葛亮“躬耕于南阳”的自述,又必须让襄阳赢,整出来一个虽然襄阳不属于南阳郡,但是隆中村属于南阳郡。看看地图就知道了,怎么可能只有隆中那一小块地隔着汉江属于对面的南阳郡?而且早也不属于南阳郡,晚也不属于南阳郡,就东汉属于南阳郡。世界上哪有这么巧的事情
:
--
FROM 37.201.193.*
隆中当时属于南阳郡啊,为什么要瞎改。
【 在 ceiba1985 的大作中提到: 】
: 如果你认为两个郡的划分不是问题,那你就得承认隆中当时属于南郡而不是南阳,诸葛亮出师表说自己躬耕于南阳,那隆中必不是躬耕地。
--
FROM 5.10.138.*
这种语言在讨论事实中没有营养。
【 在 pgng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的分析无非就是襄阳伸出一条腿来碰瓷南阳嘛
: :
--
FROM 5.10.138.*
历史事实怎么解释?北京在黑龙江还有几百公里土地,怎么解释
【 在 ceiba1985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你解释解释隆中早不属于晚不属于,偏偏诸葛亮时期属于南阳这件事呗。
: :
--
FROM 5.10.138.*
然则并非我所发明,要论发明,你需问习凿齿。
《汉晋春秋》:“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
【 在 ceiba1985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发明的历史事实?史书上说南阳郡与南郡以汉水为界,没有提过南阳郡跨汉水管辖隆中的记载。北京在黑龙江有飞地,这是事实,因为有官方文献背书。
: :
--
FROM 5.10.138.*
飞地不是小概率事件。全中国各个省都有飞地,然后下面的市又有飞地,乃至于县、乡,都有。
【 在 maoshiba 的大作中提到: 】
: 对,就是这个意思。
: 现在上海在苏北有飞地,镇江在江北有飞地,本身就是小概率事件,绝非普遍现象。但这些虽然反常,却都是客观事实,因为有能说得通的前因后果,有政府关于这些地方归属调整的文书、有当地机关的牌匾,有无数当地人的身份证作为证明,所以是客观事实。而南阳郡跨越汉水搞块飞地,但却不多不少只管隆中(隆中往东、往西都是以汉水为两郡边界),不早不晚只有东汉(谭其骧的历史地图集上,那里西汉年间都是以汉水为界归属南郡,到东汉地图上就莫名其妙挖出隆中那一块给南阳郡),这个事情太蹊跷,又没有任何如上的客观证据。
:
【 在 maoshiba 的大作中提到: 】
: 对,就是这个意思。
: 现在上海在苏北有飞地,镇江在江北有飞地,本身就是小概率事件,绝非普遍现象。但这些虽然反常,却都是客观事实,因为有能说得通的前因后果,有政府关于这些地方归属调整的文书、有当地机关的牌匾,有无数当地人的身份证作为证明,所以是客观事实。而南阳郡跨越汉水搞块飞地,但却不多不少只管隆中(隆中往东、往西都是以汉水为两郡边界),不早不晚只有东汉(谭其骧的历史地图集上,那里西汉年间都是以汉水为界归属南郡,到东汉地图上就莫名其妙挖出隆中那一块给南阳郡),这个事情太蹊跷,又没有任何如上的客观证据。
:
--
FROM 5.10.138.*
晋永兴年间(公元304年――公元306年),镇南将军刘弘到隆中凭吊诸葛故宅,并命参军李兴作《祭诸葛丞相文》成为隆中第一篇纪念诸葛亮的碑记。
东晋升平五年(公元361年),荆州刺史别驾、史学家习凿齿来到隆中,撰写了一篇《诸葛武侯故宅铭》。此时隆中已有纪念诸葛之祠堂。
南北明刘宋元嘉十四年(公元437年),盛弘之撰《荆州记》载:“襄阳西北十许里,名为隆中,有诸葛孔明宅。”又载:““有井深五丈,广五尺,曰葛井。堂前有三间屋地,基址极高,云是避暑台。宅西面山临水,孔明常登之,鼓瑟为《梁父吟》,因名此为乐山。”诸葛亮一家离开隆中后,曾有一户姓董人家在草庐住过,因“家殄衰亡,后人不敢复憩焉”。
到梁武帝普通四年至中大通二年(公元523年――530年),鲍至撰《南雍州记》中,记载他目睹“隆中诸葛亮故宅”,“今宅院见在”,及宅院“有旧井一,今涸无水”。鲍至还记载“齐建武(公元494年――498年)中,有人修井,得一石枕,高一尺二寸,长九寸,献晋安王。”
唐宣宗大中十年(公元857年),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李景让维修隆中祠,并立“蜀丞相武乡忠武侯诸葛公碑”。(南宋王象之《舆地碑记目》载:“唐蜀丞相诸葛公碑,大中三年(应为大中十年――引者注)李景让撰,今在隆中。”)
唐光化五年(公元900年)封诸葛孔明为武灵王,立改封诸葛亮武侯灵王庙碑,《舆地碑记目》记载:碑今在隆中。”
五代晋天福三年(公元938年),隆中武灵王学业堂竣工,并刻碑纪其事。碑文由天福间襄州节度使安从进的观察判官李光图撰写。《复斋碑录》载:“《卧龙山武灵王学业堂记》,李光图撰,正书,无名氏篆额。天福三年七月记”。(《舆地纪胜》记载)
北宋文学家曾巩(公元1019年――1079年)在襄州(襄阳)为官时,去隆中,写了《隆中》诗。
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轼(公元1037年――1101年)在嘉佑五年(公元1060年)从湖北荆门去开封,路经襄阳游隆中,写下了著名诗篇《隆中》诗:“诸葛来西国,千年爱未衰。今朝游故里,蜀客不胜悲。谁言襄阳野,生此万乘师。”
南宋孝宗乾道四年(公元1168年),南宋朝庭赐隆中诸葛亮庙“英惠庙额并加仁济号”。据南宋《舆地纪胜》记载:“诸葛威烈武灵仁济王庙,在襄阳县伏龙山,唐光化五年封武灵王。乾道四年被旨以感应,赐英惠庙额加号仁济。李廌有诗云:夘金运徂徃,孔明隐隆中。又云:向非三顾重,自首田舍翁。” [3]
南宋淳熙年间(公元1174年――1189年),四川阳安进士、显谟阁直学士刘光祖奉诏从四川到临安(浙江杭州),专程绕道襄阳,拜谒隆中诸葛故居,撰写了《祭诸葛亮文》。
元朝至正年间(公元1341年——1368年),广德寺书院迁至隆中称隆中书院。
明代成化年间(1465-1487)“隆中十景”形成。成化初年,荆南道观察使吴绶维修隆中,增建了供有刘备、关羽、张飞塑像的“三顾堂”。
明孝宗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袭封襄阳王的简王朱见淑,羡慕隆中山水佳奇,看中隆中的好风水,选择隆中作为自己的墓地。他上奏皇帝,把隆中封为“藩陵”,把隆中山改为座山,与隆中山隔谷相对的山定名为面山,偏东的山定名为旗山,用以衬托作为藩陵的座山。他毁掉诸葛草庐,在隆中山左臂另建草庐。
明正德二年(1507年),明武宗朱厚照批准建庙,并御赐庙额“忠武”。
明嘉靖乙酉年(公元1525年)正德进士徐咸任襄阳知府,到隆中拜谒诸葛亮故居,看到武侯祠“湫隘倾祀”(低洼狭小,房屋倾斜),“瞩目为之愀然(怆)”遂与监察史王秀共同发起重修诸葛武祠。(见明·郑杰《重修诸葛武侯祠记》)。
明万历二十年(1529),中宪大夫,都察院协院事左佥都御史李祯重修武侯祠,并购祠产,增建房层,立《重修碑记》一块,记载了隆中遭襄简王破坏以后的情况。碑阴刻诸葛亮画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诸葛亮画像。
明嘉靖十九年(1540)隆中立草庐碑,当时的著名书法家江汇题字,正面书“草庐”,背面题“龙卧处”。此碑现保存完好。
明崇祯十六年(1643),闯王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克襄阳,改襄阳为襄京,建立农民革命政权,称新顺王。起义军杀藩王,同时挖掘那个迷信风水毁坏诸葛亮故居的襄简王坟墓,为隆中原貌的恢复创造了条件。
康熙三十八年(1699),郧襄观察使蒋兴芑重修隆中武侯祠。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襄阳观察使赵宏恩在明末起义军捣毁藩陵基础上重建武侯祠庙;并在草庐原址立草庐亭。
雍正七年(1729年)襄阳府事尹会一重修隆中武侯祠。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中宪大夫、湖北分守安襄郧道兼理水利事务李敏学重修隆中武侯祠。
光绪十四年至十九年(1888-1893)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使、湖广总督裕禄和湖北提督程文炳重修隆中武侯祠,另新建抱膝亭,新立“古隆中”牌坊。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蒋中正到访隆中,举行祭祀仪式并拔款维修古迹,新建中正亭、中正堂,重修荷花池、铜鼓台等并立碑。
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54年、1957年、1980年、1985年对祠、三顾堂、野云庵、三义殿进行维修,为明代碑刻加修碑亭。
1964年郭沫若为隆中题词:“诸葛隐居隆中时,躬耕自食,足与陶渊明先后媲美。然陶令隐逸终身,而武侯则以功业自见,盖时会使然。苟陶令际遇风云,未必不能使桃花源实现于世。如武侯终身隐逸致力于诗,谅亦不逊于陶令也”。
1965年董必武为隆中题词:“诸葛大名垂宇宙,隆中胜迹永清幽”。
1987年,重建了隆中书院,修复了诸葛草庐。胡耀邦、李先念、赵紫阳、李鹏、万里、薄一波、姚依林、方毅、陆定一等先后游览隆中,并留名、题词或撰写楹联。
【 在 maoshiba 的大作中提到: 】
: 对,就是这个意思。
: 现在上海在苏北有飞地,镇江在江北有飞地,本身就是小概率事件,绝非普遍现象。但这些虽然反常,却都是客观事实,因为有能说得通的前因后果,有政府关于这些地方归属调整的文书、有当地机关的牌匾,有无数当地人的身份证作为证明,所以是客观事实。而南阳郡跨越汉水搞块飞地,但却不多不少只管隆中(隆中往东、往西都是以汉水为两郡边界),不早不晚只有东汉(谭其骧的历史地图集上,那里西汉年间都是以汉水为界归属南郡,到东汉地图上就莫名其妙挖出隆中那一块给南阳郡),这个事情太蹊跷,又没有任何如上的客观证据。
:
--
FROM 5.10.138.*
习凿齿是史学家,而且去诸葛亮之死不过几十年。好比刘少奇是湖南宁乡人。现在有个人跑到湖南宁乡花明楼乡炭子冲东山坡脚下去祭祀他,固然没有问题;要是有人跑到邻近的韶山写文章纪念刘少奇故居,你看有没有人骂他?
【 在 maoshiba @ [History] 的大作中提到: 】
:
: 你列这些都是襄阳说的证据,但是仔细推敲一下,没有一个是真正的铁证。
:
: 这里最早的第一篇是《祭诸葛丞相文》。祭文的正文里,第一句话就说“天子命我,于沔之阳,听鼓鼙而永思,庶先哲之遗光,登隆山以远望,轼诸葛之故乡。”写的很清楚是在汉水之北。那怎么会是在汉水南边的现在这个隆中呢?
:
#发自zSMTH@VOG-L29
--
FROM 37.20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