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诸葛亮躬耕襄阳根本就没有争议
隆中在襄阳,2000年无争议,所以才说南阳政府脸皮厚啊
【 在 ceiba1985 的大作中提到: 】
: 有意思,明明是你宣称毫无争议,南阳市政府好意思的,倒打一耙有一手啊!
: :
--
FROM 5.10.138.*
《三国志》卷35《诸葛亮传》注引王隐《蜀记》记载了刘弘、李兴参观隆中及李兴所写的《诸葛亮故宅铭》。这篇文章写于永兴年间,也就是公元304-306年。诸葛亮去世于234年,前后不过70年。
史料有了,几十年也有了。
至于河北省会原是保定,“很多人不知道”,很正常,保定人也不知道?河北省政府大楼旧址工作人员不知道?不仅知道这个,而且保定人还知道他们这里有直隶总督府,年代更久远。
【 在 ceiba1985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满篇的类比推断,过硬的史料一个没有,怎么让我信服你的毫无争议啊?
: 习凿齿离诸葛亮躬耕时已经一百多年了,不是你轻描淡写的几十年。河北的省会原本是保定,文革时迁到石家庄,这都是建国后的事,可很多人已经完全不知道这件事了。
: :
--
FROM 5.10.138.*
说明什么问题?南京从秦始皇改名为秣陵后,正式名称有建康江宁白下,就是没有金陵。但是刘禹锡写诗也是金陵怀古,王安石写词也是金陵怀古,中国文人爱用古称,这不是常识吗?
【 在 ceiba1985 的大作中提到: 】
: 写出师表时襄阳郡建立二十年了,可诸葛亮仍然写躬耕南阳,还不够说明问题啊?
: :
--
FROM 5.10.138.*
瞎扯淡。古今地名搞不清楚的自然是有的,但是不能眼睛一闭,说反正是一片糊涂账,随便瞎编就行了。
具体到诸葛亮,是没有争议的。
【 在 Yao2 的大作中提到: 】
: 省省吧
: 你就是累死也没用
: 有能耐你就把出师表改了,把“躬耕于南阳”改成“襄阳”,否则白费劲
: ...................
--
FROM 5.10.138.*
你也就中学水平了吧。
《三国志·蜀书》不是证据?诸葛亮死后70年的人去祭奠不是证据?倒是新中国成立后争名人成了证据。
【 在 Yao2 的大作中提到: 】
: 所有高中生都学过出师表。只有这个是没有争议的。你天天蹦来蹦去的,你有一个实锤证据吗?歇着吧
--
FROM 5.10.138.*
扬州的名字,一会儿指广陵,一会儿指南京。李白杜甫同时代的人写诗各有所指,怕什么误会?
【 在 ceiba1985 的大作中提到: 】
: 无论金陵还是建康江宁,我都知道这是南京。但按你的说法,隆中先是属于南阳,后又属于襄阳,诸葛亮还是坚持用南阳不怕引起误会么?
: :
--
FROM 5.10.138.*
这是你理解的问题。而且这恰恰是诸葛庐不在宛城的又一有力证据。
刘弘驻扎地就在宛城,是奉命来征伐襄阳的,所以“天子命我,于沔之阳”。天子命我,是命我从汉水之北的宛城出兵,攻伐襄阳。不是天子命我我祭奠诸葛亮!在隆山要“远望”,才望得到诸葛的故乡,如果就在隆山,还望什么望。
如果刘弘就在宛城,诸葛亮也在宛城躬耕,刘弘还舍近求远,跑到隆中去祭奠吗?
【 在 ceiba1985 的大作中提到: 】
: 先说时间,诸葛亮死在234年,但不是躬耕于234年,这篇文章写的时间正好与诸葛亮躬耕的时间相距百年。
: 再说你提到的文章,文章开头就说 “天子命我,于沔之阳,听鼓鼙而永思,庶先哲之遗光,登隆山以远望,轼诸葛之故乡。” 他们缅怀诸葛亮跑到汉北,隆山去了,不正好否定了隆中吗?
--
FROM 5.10.138.*
学而不思则罔
【 在 lorypang 的大作中提到: 】
: 无论襄阳如何碰瓷,都改变不了躬耕地在南阳的事实
--
FROM 5.10.138.*
你的意思《三国志·蜀书》是野史喽?
【 在 lorypang 的大作中提到: 】
: 俺们学的是正史,你们学野史如何碰瓷
: :
--
FROM 5.10.138.*
诸葛亮这个例子就在这里。
【 在 ceiba1985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你给我举一个南阳代指襄阳的例子。
: :
--
FROM 5.1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