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司马光骂燕丹和荆轲是盗贼。众青同意吗?
角度都不一样,司马光说的不是个人是否豪迈,是说整个计划不成熟,孤注一掷没有意义
【 在 sleepless2 的大作中提到: 】
: 老光思想混乱了而已。荆轲作为三十岁的成年人。不可能不知道即便刺杀秦王成功。自己也要深受酷刑而死。但是依然选择入秦。这是何等的豪气和能量。千百年后。再读这个故事。真实令人荡气回肠。
: 【 在 lu1 的大作中提到: 】
: : 始皇帝下二十五年(己卯,公元前二二二年)
: ....................
--
FROM 113.109.135.*
纯从荆轲刺秦这件事讨论,我觉得司马光鄙视也是有理由,就算真刺成功也扭转不了局势,只是加速燕国灭亡
【 在 offset 的大作中提到: 】
: 司马光那种读死书
: 儒家那种圣王之道
: 在军事立国的战国根本没市场
: ....................
--
FROM 113.109.135.*
宗室多了去
【 在 DaDaHuYou 的大作中提到: 】
: 真刺成功了,大秦谁继位
:
: 【 在 youcatbing (youcatb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
--
FROM 117.136.32.*
秦制还是打压宗室,没有产生战国四公子这样功高震主的人物
【 在 whx83 的大作中提到: 】
: 多虽多,但能超过嬴政的未必多。
: 商鞅变法时,曾鼓励宗室子弟去做事立功,但偏偏这一条并没有保持下去。可以回忆一下从秦孝公到始皇帝,秦国统一进程中立下大功、史书上留名的,有几个宗室子弟?从国君的角度来说,一方面希望宗室子弟去做事,自力更生,好给国家减轻负担;但另一方面,又不太想他们立大功。原因很好理解:宗室和国君有相同的血统,再立了大功,势力做大,那可能离篡位就不远了。所以,秦国对于宗室子弟,是既用他们,但同时又会有所限制。那么,在能力成长上就不会太快太全面。当然了,真要是嬴政被刺杀了,肯定会有人顶上去(需要一个成长期。甚至在交接时会发生秦武王到秦昭襄王交接时那样的血雨腥风。),最后大概率还是秦统一天下。这个就有点像蜂房,蜂王只能有一个,蜂王死了才能再诞生一个。但在老蜂王死之前,它只能是工蜂。(当然,自然界的蜜蜂还有分巢的问题,那是另一个逻辑。)
:
--
FROM 221.178.126.*
战国时代各国都压制宗室和分封,春秋太多政变
但四公子的权势还是接近春秋时代的鲁三桓、晋六卿、齐国高和田氏等等
【 在 whx83 的大作中提到: 】
: 说起来,战国四大公子其实多多少少也都受到了一些压制。
: 如果当初荆轲刺杀成功,是有可能在秦国引起一场夺位内乱的,可以参考秦武王暴死之后的政权交接。这里边不在于死不死,而在于突然性,没有后事安排,各方势力为自己利益考虑,就会产生各种想法,容易产生内乱。而经过这种内部损耗之后,秦国国力肯定受损,即使最后还能完成统
: 唬蟾怕室不岜怀僦秃芫谩6奔湟煌希涂赡芤钩っ味啵龈啾涫
: ...................
--
FROM 119.131.152.*
也没杀光,子婴就是宗室
【 在 McDonnell 的大作中提到: 】
: 然后胡亥杀光宗室?
--
FROM 119.13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