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趣历史]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给宋朝带来了哪些隐患?
【转载】 转自CL社区 原作者不详
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成功登基,又通过杯酒释兵权这一潇洒的操作大权独揽,但其实“杯酒释兵权”这一手,给大宋埋下了很大的隐患。
乍一看来,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好像很潇洒,令人真有那种“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感觉,似乎不费什么劲,手腕多多的赵匡胤便将这件原本应该非常棘手的事情给搞定了。实际上,赵匡胤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史载,在“杯酒释兵权”时,赵匡胤曾开导众将说:“人生苦短,白驹过隙。众爱卿不如多积金宝,广置良田美宅,歌儿舞女以终天年。如此,君臣之间再无嫌猜,可以两全。”这话的意思再明显不过了,只要众将放下武器,不掌兵权,不再对他赵匡胤的皇位构成威胁,那么,其他一切都好说。
由此可见,赵匡胤在“释兵权”时,表现得非常慷慨——当然是慷国家、民族之慨,用《宋史》的原话说就是“赏赉甚厚”,给众武将开出了极为优厚的价码。
透过现象看本质,所谓的“杯酒释兵权”,其实不过是宋太祖赵匡胤“以腐败换兵权”罢了。
石守信原本是一员仁将,作战勇猛,一向重义轻利,可是,自从“杯酒释兵权”事件发生后,他“顿悟”了,从此开始追求声色犬马,疯狂聚敛财物。对他的这一“表现”,《宋史》如此评价:“岂非亦因以自晦者邪?”话说得很透彻:原来他老兄不过是像当年秦国大将王翦那样,为了消除秦始皇的疑虑,在出征灭楚途中故意“自污”罢了。
而另一位武将王全斌,史书上也说他以前一直表现很好,为人素来“轻财重士,不求声誉,宽厚容众,军旅乐为之用”,可是,“杯酒释兵权”后,他竟像换了个人似的,克蜀之日,竟自己带头,放纵部下大肆搜掠蜀中,“侵侮宪章,专杀降兵,擅开公帑,豪夺妇女,广纳货财,敛万民之怨嗟,致群盗之充斥”。很显然,王全斌的这种反常之举也是为了自污求保。因为,在他看来,克蜀之功太大,自己的威望已瞬间升至无以复加的程度,太祖赵匡胤已经赏无可赏,如果不来一场声势同样浩大的“自污”之举,因为功高震主,自己一定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由于自己有言在先,对于武将们的贪污腐败,赵匡胤尽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做到能不说的不说,能不管的不管。甚至有时,有的武将在这方面做得实在太过分了,必须处理时,他也尽量手下留情。
有个名叫王继勋的武将,是彰德军节度使王饶之子,王皇后的胞弟。据《宋史》记载,这位国舅爷性情残暴,是个贪财渔色、“专以脔割(将活人身上的肉割成一片一片的)奴婢为乐”的食人魔王。一天,王继勋府中围墙因大雨坍塌,大量奴婢逃出牢笼,跑到宋太祖面前告御状,把王继勋骇人听闻的罪行全都捅了出来
据说,宋太祖“大骇”之下,对王继勋判决得挺狠:“削夺官爵,勒归私邸。仍令甲士守之。俄又配流登州。”但最终处理起来却是雷声大雨点小,还没等自己的小舅子王继勋前往流放地,赵匡胤早已改授其职为右监门率府副帅。由于有恃无恐,970年,王继勋被任命为西京洛阳的行政长官之后,变本加厉地发泄着自己残暴的本性,开始吃人:“强市民家子女备给使,小不如意,即杀食之,而棺其骨弃野外。”以致人贩子和棺材铺商人日夜出入王继勋府中,门庭若市。有了上一次告御状的教训,洛阳百姓对上诉不再抱有希望,学会了听天由命,任其宰割。
据统计,直到太宗即位后王继勋被处死时,仅在973年到977年这短短的五年时间里,王继勋亲手杀掉和吃掉的奴婢就多达100多人。这样一个十恶不赦的食人恶魔,如果不是赵匡胤有意庇护,想必绝对不会吃人吃得这么不亦乐乎,逍遥自在。
在“杯酒释兵权”这场历史上著名的政治交易中,赵匡胤表现得极为慷慨和仁爱。为了“安抚”石守信等武将,他不但向他们赏赐了大量的钱财,而且还“约婚以示无间”,与一帮武将缔结政治婚姻。“杯酒释兵权”后,很快太祖便践约将自己寡居在家的妹妹燕国长公主嫁给了高怀德,女儿延庆公主、昭庆公主则分别下嫁给石守信之子和王审琦之子。显然,这种婚姻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是对失去兵权后的武将们的一种笼络、安慰与补偿。
赵匡胤的这些小恩小惠、耍小聪明的做法真的非常有效,由于这种“以腐败换兵权”的政策,除了在立国之初发生过两起由后周旧臣李筠、李重进所发动的叛乱外,在大宋帝国内部,300多年间竟然再也没有发生过一起类似“黄袍加身”的政治事变。
然而,天下事往往有一利则必有一弊。在帝国后期,“以腐败换兵权”无异于自毁长城,慢性自杀。仔细算一算账,人们就会发觉,这代价也真的太大了!
--
修改:sunmouse FROM 113.246.139.*
FROM 113.246.139.*
楼主也说了,赵匡胤死后就开始清算了
--
FROM 42.80.174.*
看过五代史没,武将动不动就造反,士兵动不动就哗变。李存勖这种牛人都死于兵变。后唐的李从厚遇到李从珂叛乱把国库里所有的钱都拿出来犒赏士卒,结果这些士卒拿到赏了钱反而说到时候遇到李从珂就投降再拿一遍赏钱。李从珂出兵前都要答应打下洛阳后每个兵赏100缗钱,结果打下洛阳后发现钱不够赏赐只能到处搜刮。那个年代谁都没安全感,皇帝动不动被武将造反,武将给的赏赐稍不如意或者刚刚露出败相下边的士卒就要哗变推举新的大帅。。。。
【 在 sunmouse 的大作中提到: 】
:
: 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成功登基,又通过杯酒释兵权这一潇洒的操作大权独揽,但其实“杯酒释兵权”这一手,给大宋埋下了很大的隐患。
: 乍一看来,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好像很潇洒,令人真有那种“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感觉,似乎不费什么劲,手腕多多的赵匡胤便将这件原本应该非常棘手的事情给搞定了。实际上,赵匡胤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史载,在“杯酒释兵权”时,赵匡胤曾开导众将说:“人生苦短,白驹过隙。众爱卿不如多积金宝,广置良田美宅,歌儿舞女以终天年。如此,君臣之间再无嫌猜,可以两全。”这话的意思再明显不过了,只要众将放下武器,不掌兵权,不再对他赵匡胤的皇位构成威胁,那么,其他一切都好说。
: ...................
--
FROM 116.192.39.*
赤裸裸动物世界丛林法则,这种现象如何形成的,特别是如何遏制?
【 在 smartaimar 的大作中提到: 】
: 看过五代史没,武将动不动就造反,士兵动不动就哗变。李存勖这种牛人都死于兵变。后唐的李从厚遇到李从珂叛乱把国库里所有的钱都拿出来犒赏士卒,结果这些士卒拿到赏了钱反而说到时候遇到李从珂就投降再拿一遍赏钱。李从珂出兵前都要答应打下洛阳后每个兵赏100缗钱,结果打下洛阳后发现钱不够赏赐只能到处搜刮。那个年代谁都没安全感,皇帝动不动被武将造反,武将给的赏赐稍不如意或者刚刚露出败相下边的士卒就要哗变推举新的大帅。。。。
--
FROM 210.72.152.*
一老大钱多枪多
二马仔斗马仔
【 在 NIH 的大作中提到: 】
: 赤裸裸动物世界丛林法则,这种现象如何形成的,特别是如何遏制?
: 【 在 smartaimar 的大作中提到: 】
: : 看过五代史没,武将动不动就造反,士兵动不动就哗变。李存勖这种牛人都死于兵变。后唐的李从厚遇到李从珂叛乱把国库里所有的钱都拿出来犒赏士卒,结果这些士卒拿到赏了钱反而说到时候遇到李从珂就投降再拿一遍赏钱。李从珂出兵前都要答应打下洛阳后每个兵赏100缗钱,结果打下洛阳后发现钱不够赏赐只能到处搜刮。那个年代谁都没安全感,皇帝动不动被武将造反,武将给的赏赐稍不如意或者刚刚露出败相下边的士卒就要哗变推举新的大帅。。。。
- 来自「最水木 for iPhone13,3」
--
FROM 59.109.147.211
根源在源自游牧民族的唐朝,充满了阴谋和诡骗,人与人之间没有了信任
【 在 NIH 的大作中提到: 】
: 赤裸裸动物世界丛林法则,这种现象如何形成的,特别是如何遏制?
--
FROM 159.226.181.*
有功夫胡咧咧,先把李白的胡无人汉道昌大声读两遍
【 在 ericz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根源在源自游牧民族的唐朝,充满了阴谋和诡骗,人与人之间没有了信任
:
--
FROM 220.194.45.*
跟历代比,宋绝对是NB里的NB。在中国主要政权里,论成功和影响,起码前十名。跟宋太祖比,曹操父子差太远了。这其中杯酒释兵权起到了很大作用。
【 在 sunmouse (123456) 的大作中提到: 】
: 【转载】 转自CL社区 原作者不详
: 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成功登基,又通过杯酒释兵权这一潇洒的操作大权独揽,但其实“杯酒释兵权”这一手,给大宋埋下了很大的隐患。
: 乍一看来,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好像很潇洒,令人真有那种“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感觉,似乎不费什么劲,手腕多多的赵匡胤便将这件原本应该非常棘手的事情给搞定了。实际上,赵匡胤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史载,在“杯酒释兵权”时,赵匡胤曾开导众将说:“人
: ...................
--
FROM 31.18.17.*
赵匡胤还不如直接杀掉郭宗训呢,老子就是篡位了你怎么着吧?然后直接带着十兄弟干死一切反对者。
--
FROM 101.95.100.*
就是篡位了你怎么着吧
【 在 flamesea 的大作中提到: 】
: 赵匡胤还不如直接杀掉郭宗训呢,老子就是篡位了你怎么着吧?然后直接带着十兄弟干死一切反对者。
--
FROM 220.19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