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赵盾弑君
- 当时的史官这么记载,态度既端正,逻辑也准确。
 
 后来的为了拍马屁,就开始找各种歪理邪说为领导开脱了。
 
 当然赵盾也实事求是承认人家说的对,也值得称赞。后来也很少见了。
 --
 FROM 222.131.31.*
 
- 晋国又不是只有赵氏一家,赵盾只是派人干了件符合大家利益,但是不符合当时的政治正确的事。
 
 【 在 cainiMEI 的大作中提到: 】
 : 当时的史官这么记载,态度既端正,逻辑也准确。
 : 后来的为了拍马屁,就开始找各种歪理邪说为领导开脱了。
 : 当然赵盾也实事求是承认人家说的对,也值得称赞。后来也很少见了。
 --
 FROM 120.245.22.*
 
- 史官可能是中央编制,地方领工资
 类似纪检组这种
 
 【 在 skerry (孤雁) 的大作中提到: 】
 : 晋国又不是只有赵氏一家,赵盾只是派人干了件符合大家利益,但是不符合当时的政治正确的事。
 --
 FROM 36.110.121.*
 
- 董狐是辛有之后,祖上是带着团队投靠晋国的,必然有宗族采邑。所谓“胥籍狐箕,栾郤柏先,羊舌董韩,实掌近官”。
 
 我的意思是,董狐这么写是得到其它晋卿们支持的,用意是防止赵氏过于强大,给赵盾系个铃铛,避免赵氏在国人中得到大义。
 如果赵盾受不了挑拨,杀了董狐,其它诸卿恐怕会立即联合起来干掉赵氏。
 
 【 在 whiho 的大作中提到: 】
 : 史官可能是中央编制,地方领工资
 : 类似纪检组这种
 :
 --
 FROM 36.112.100.*
 
- 有点想多了,崔杼连杀齐太史兄弟三人,杀不下去了。是明白了堵不住天下人悠悠之口
 【 在 skerry 的大作中提到: 】
 : 董狐是辛有之后,祖上是带着团队投靠晋国的,必然有宗族采邑。所谓“胥籍狐箕,栾郤柏先,羊舌董韩,实掌近官”。
 : 我的意思是,董狐这么写是得到其它晋卿们支持的,用意是防止赵氏过于强大,给赵盾系个铃铛,避免赵氏在国人中得到大义。
 : 如果赵盾受不了挑拨,杀了董狐,其它诸卿恐怕会立即联合起来干掉赵氏。
 : ...................
 --
 FROM 223.104.39.*
 
- 崔杼想拼一把,两年后被灭门。
 赵盾怂一下,首席正卿善终。。。
 春秋时代,能不能忽悠住国人是很重要的
 
 【 在 karin 的大作中提到: 】
 : 有点想多了,崔杼连杀齐太史兄弟三人,杀不下去了。是明白了堵不住天下人悠悠之口
 --
 FROM 36.112.100.*
 
- 还是心慈手软啊,
 
 看看以后,
 
 再也没有这种史官了,
 
 为什么?
 
 杀绝了呗。
 【 在 karin 的大作中提到: 】
 : 有点想多了,崔杼连杀齐太史兄弟三人,杀不下去了。是明白了堵不住天下人悠悠之口
 --
 FROM 106.87.96.*
 
- 什么叫大家,只是几大家族而已,对于全体晋国老百姓肯定是不利的。
 
 赵盾,导致晋国分裂的决定性人物,大奸似忠的标本。
 
 【 在 skerry 的大作中提到: 】
 : 晋国又不是只有赵氏一家,赵盾只是派人干了件符合大家利益,但是不符合当时的政治正确的事。
 --
 FROM 112.66.9.*
 
- 大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大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
 【 在 haoxuexi 的大作中提到: 】
 : 还是心慈手软啊,
 : 看看以后,
 : 再也没有这种史官了,
 : ...................
 --
 FROM 220.194.45.*
 
- 对啊,心驰手软,没有继续杀。
 
 妇人之仁。
 
 后世绝对没有这种人了。
 
 后世史官,对应办法是,秘密修史,不在当时公开。
 
 以此来保障记录历史的真实,减少当时的压力。
 
 可惜啊,到了唐朝李世民,非要看当时的记录。。。
 
 然后,然后历史就不能当代记录当代,只能后朝记录前朝了。
 
 而且,也禁止了私修历史,违者灭族杀头。
 
 【 在 karin 的大作中提到: 】
 : 大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大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
 --
 FROM 106.8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