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为啥明朝南北榜的考官这么蠢?一个名额也不给北方?
做婊子要牌坊实则下三烂的明朝...
各地按接近人口比例产出一定比例的官员,这个逻辑并没有问题
用科举来挑选治国的人当然是不合理的
但是明朝不能脸上说要按科举来挑人,事实上按规矩办事北方没名额的时候,就砍头
明初南直和浙江都是一千万人左右,江西八百万.一共五千万人超过点,就南直浙江江西就占了一半多.
荆楚+四川+云贵+两广就又多于当时战乱的北方.可以说当时80%+的人口在南方.关键的关键,当时只取了52个人.
这就好比,国家通过奥数竞赛选前100的金牌选手来当部委选调生,结果发现有一年全部来自京沪+湖广.很多人口近亿的大省一个都没有.这固然有问题,但把比赛的评委全部杀了有什么意义.通过奥数来选人才这个规矩才是最大的问题.
老朱家的惯例,定了一堆奇葩的规矩,出错了,就把责任推到别人那.
【 在 Dankeschon 的大作中提到: 】
: 老朱给了几次机会给改正,他们一点面子都不给,一点政治觉悟都没有?
--
FROM 218.30.113.*
我支持增加北方官员的
譬如当时北方战事多,军事方面的官僚就可以多从北方走.我从来都反对科举,尤其进士科的科举...进士科并非主流的汉唐,比宋明有活力的多.
我的意思是,不能自己创造了奇葩不合理的规矩,那个规矩正常执行不下去的时候,首先去想着砍别人的头
还有空印案,规矩不合理,那就该优化规矩.老朱家的日常操作是,规则有问题,肯定是执行的人有问题,我先砍了这波人的头,换一波人来弄...
【 在 bhima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能光算这个账,当时的主要威胁是北方,如果北方长期没有本地官员只靠南方的那些人才能守好边疆?朱重八是从这个角度来算账的。后来朱棣迁都北京也是一个道理,南京距离边境太远了。
--
FROM 218.30.113.*
明朝文官制度明显管理效率是低下的
明初国家层面的官吏总数大概在2w8左右,宋代官员总数三万五千左右.放在汉代,一般是8千左右.而在唐代,一般1w5.
汉唐的增长,大致是符合人口总数的.明初人口少于唐朝,居然养了2倍数量的官员.这是"明显效率高很多"?
这还只是明初,明末的时候,官员总数爆炸增长到近10万.这么庞大的吸血阶层,是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并不要为明朝找借口,在人口爆炸的清朝,康熙时官员总数1万六千左右.到嘉庆时期,也不超过2万.
其次,我很认真说过,科举到了宋代出现了异化.唐代科举是人才来源之一,且符合字面意义的科举,分科取士.到宋明,是只有进士科的科举.而进士科的科举显然没办法承担治理国家的重任.不过就是加深内卷罢了.
为"普通人有了上升通道"就要让更多的普通人受苦吗?何况在进士科下,真的能高中的也只有传统的科举家族.这把家族从通六艺训成通进士科科举.不止内卷,更降低了国家潜力.
最后,皇帝是谁很重要么?政治伦理不影响宋明治理的混乱和严苛.宋明农民起义就没停过.单洪武朝就有120次.为了"普通人的上升渠道"...普通人恐怕并不想要.
【 在 clyu1981 的大作中提到: 】
: 科举没啥问题,让普通人有了上升通道。文官制度管理明显效率高很多,宋明时代内部是相当稳定的。
: 唐那种不叫有活力,安史之乱后唐朝只是名义上了,军事都被掌握在藩镇手上,皇帝随便被换。
: 汉朝除了比较强的几个皇帝,基本是外戚轮流执政。
--
FROM 218.3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