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州牧,刺史,太守都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4.4
--
FROM 117.89.214.*
汉代这些官的都是一品大员。相当于个个是上海市委书记兼政治局委员。
--
FROM 219.236.127.*
刺史是省长,太守是市长,牧是军政一把抓的省长官,没法类比
【 在 JLink2 (胖虎) 的大作中提到: 】
: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4.4
--
FROM 123.117.178.*
全是大官
【 在 JLink2 (胖虎) 的大作中提到: 】
: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4.4
--
FROM 73.223.169.*
这个问题,本质上是刺史这一官职的演变史,官制各个朝代、各个时代,内容可能有很大变化,要了解这种话题,其实baidu“刺史”就很快
《汉书》卷六《武帝纪》:“初置刺史部十三州。”师古曰:“《汉仪》云:初分十三州,假刺史印绶,有常治所。常以秋分行部,御史为驾四封乘传。到所部,郡国各遣一吏迎之界上,所察六条。”刺史的职权,有明确的规定,即“奉诏六条察州”,那六条是:
一、“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即限制地方大族兼并土地,反对其横行乡里。
二、“二千石不奉诏,遵旧典,倍公问私,旁诏守利,侵渔百姓,聚敛为奸。”即打击地方高级官员的以权谋私的不法行为。
三、“二千石不恤疑狱,风历杀人,怒则任刑,喜则淫赏,烦扰苛暴剥戮黎元,为百姓所疾,山崩石裂,祆实讹言。”即打击地方高级官员执法不公平。
四、“二千石选署不平,阿附所爱,敝贤宠玩”,即打击地方高级官员在察举士人时偏向亲己。
五、二千石子弟恃怙荣势,请任所监”,打击地方高级官员子弟不法。
六,“二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政令”,打击地方高级官员和地方大族相互勾结。
对刺史的职权作出明文规定,既可以为刺史行使权力提供依据,又可以防止刺史滥用职权干扰地方的正常行政事务。设置刺史的范围是十三个州,分别是冀州、青州、兖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益州、凉州、幽州、并州、交州、司州。刺史往往很有政治前途,“居部九岁,举为守相”。
刺史无固定治所,且位在郡国之上,这和监御史地位与郡守、郡尉并称的情况不同。刺史也不受丞相的制约,而是直接隶属于中央的御史中丞和御史大夫,和丞相史受制于丞相的情况不同。并且刺史的俸禄很低,只有六百石,这往往能够促使他们为了追求更高的待遇而加紧监察,取得业绩,比用更高的官员去监察地方大员更能起到好的效果。刺史制度是对以前监察制度的发展,是一种比较完善的地方监察制度。
王莽称帝时期,州刺史改称州牧。始建国元年(8年)正月,授予州牧爵位,“封牧为男”。始建国四年夏,王莽将十三州改为九州,下诏“州从《禹贡》为九”。这九州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豫州、荆州、雍州、梁州。刺史的地位是世袭的,“世其官”。
隋唐时期,刺史已经不再担任监察职责。这一时期的刺史又常常称太守。
【 在 JLink2 (胖虎) 的大作中提到: 】
: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4.4
--
FROM 36.110.121.*
刺史是巡视组组长固定化,后世类似的情况还有唐朝观察使、明朝巡抚
官名含义都是临时派遣监察地方事务的官员,“刺”指“刺探”,观察使和巡抚更直白
【 在 sixue1999 (宋似雪) 的大作中提到: 】
: 刺史是省长,太守是市长,牧是军政一把抓的省长官,没法类比
--
FROM 59.41.5.*
就是中央为了监控地方设置的官,久而久之变成了地方的老大,中央就只好再立一个更大的监控地方,一层加一层
直到形成了巡抚 总督两个互不直属的官为止
【 在 youcatb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刺史是巡视组组长固定化,后世类似的情况还有唐朝观察使、明朝巡抚
:
: 官名含义都是临时派遣监察地方事务的官员,“刺”指“刺探”,观察使和巡抚更直白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6s Plus」
--
FROM 112.97.63.*
牧是一州党政军最高负责人,扬州牧等于华东局第一书记兼南京军区司令员
刺史是州监察官员,后来慢慢演变成固定行政职务,接近牧但地位低于牧,扬州刺史相当于中纪委派驻华东地区第一巡视组组长,挂职担任江苏省省长兼浙江省省长兼长三角一体化领导小组组长
太守是郡的最高长官,即地级市市委书记兼军分区司令员
【 在 JLink2 的大作中提到: 】
: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4.4
--
FROM 58.49.79.*
【 在 JLink2 的大作中提到: 】
: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4.4
刺史,中央巡视组组长,属中央派出监察地方,后官制变化,和州牧权力相同(刺史也称州牧)。
州牧,省长兼省军区司令员
太守,市长兼卫戍区司令
--
FROM 223.7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