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锦还乡
华侨在外乡依靠坚韧和智慧成功致富。而在当地被歧视、被政治势力盘剥的经历和浓郁的家国情怀,激发了他们更强的国家认同和乡土意识。他们之中的很多人衣锦还乡之后,都会以自己的方式,为家乡和祖国做出贡献,成为了国家在积贫积弱时代一股重要的援助力量。
1937年,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成立
该会号召中国侨胞捐款捐物,抗日救国
三年内为祖国筹得约合4亿余元国币的款项
(图片:wiki)▼
图片
当然,衣锦还乡也免不了要解决财产保值和自身享受的问题。作为通商口岸的厦门,自然成了他们置业的首选。其西南角更小的鼓浪屿风光秀丽,相对僻静,可满足富豪们的居住需求。在20世纪初到40年代之间,这里逐渐发展成了归国华侨住宅区。
有些南洋富商的后代
至今仍居住在祖辈留下的建筑里
(鼓浪屿上的西式建筑)
(图片:广州卢文 / 图虫创意)▼
图片
此地的建筑融合了古典、现代、南洋多种风格,因为成本高且规划用心,大多避免了仿西式建筑东施效颦的尴尬,反而显得别具一格。从某种程度上说,占厦门GDP四分之一的旅游业,有很大比重都是靠这些历史建筑撑起来的。这是后话。
落定了自己的生活以后,南洋华侨们就开始了对家乡城市的投资,毕竟买了一座城市的房就成为了它的股东,谁都希望这座城市能越来越好。
厦门鼓浪屿上的西式住宅建筑群
是华人华侨给这座城市的重要遗产
(图片:shutterstock)▼
图片
这也有时代背景的影响。
民国初期经济脆弱,政局不稳,加之长期内战,政府并没有多少能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社会服务,一些本应是政府份内的事便由市民阶层自己去实现。这正好是南洋华侨回馈乡里的好机会,简单的做法如捐资助学,更有能力的富商则直接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比如黄奕住牵头一众华侨、厦门绅商筹建的厦门自来水公司。
这也是中国传统观念里,有成者“造福乡梓”的体现
(厦门鼓浪屿自来水公司旧址)
(图片:glysyw.com)▼
图片
当抗战爆发,爱国华侨还纷纷组织筹赈会、义卖、义捐,为抗战捐款。截止1941年,各地华人捐款不下三十亿元,而南洋华人捐款占其中的三分之二。各个社区中也涌现出了一批地下组织,展开爱国活动,更有人直接回国参与机场地勤、医疗队、维修队、运输车队,成为当时中国极为珍贵的技术人员和高素质兵员。
这些在抗日战争期间
归国参与战时运输工作的爱国华侨
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的牺牲
(新加坡晚晴园内的南侨机工纪念雕塑)
(图片:Angbinmarist / wiki)▼
图片
在之后的数次历史转折点中,人们总能看到闽南华人审时度势,做出正确选择的情况,作为一个规模庞大又与故乡始终相连的群体,在已经民族国家化的21世纪更显出其特殊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潘澎. 南洋闽南籍华侨对祖国抗战的贡献[D]. 华侨大学, 2013.
2.林俊杰. 过番——浅谈清末至民国时期闽南人下南洋[J]. 卷宗, 2014, 4(1): 254-255.
3.高伟浓, 泓莹, 曾筱霞. 下南洋的闽南人[J]. 中国国家地理, 2009 (4): 126-137.
4.苏黎明. 南洋群岛的闽南家族文化[J].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8 (2018 年 03): 17-21.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 在 oldg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https://mp.weixin.qq.com/s/cfUygHaUVsr_mDndvAk-eQ: 南洋华人依靠吃苦耐劳的性格和拼搏精神,在东南亚的莽莽丛林开辟出土地,靠几代人持之以恒的勤勉与精明,最终成为东南亚富人的代名词。在获得了稳定富裕的生活以后,他们还在家乡有需要的时候反哺家乡,成就自己的同时带动家乡的发展。
:
: ...................
--
FROM 223.104.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