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辽宁好大一块原来是海,
辽金以后慢慢淤积的。
直到明末,营口还是海。
--
FROM 139.159.150.*
辽西走廊好像是明代才成为主要通道的
【 在 lazygamer (lazygamer) 的大作中提到: 】
: 辽金以后慢慢淤积的。
: 直到明末,营口还是海。
--
FROM 223.223.201.*
我在想,全球如果真的变暖,
回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气候。
会怎么样。
【 在 sixue1999 (宋似雪) 的大作中提到: 】
: 辽西走廊好像是明代才成为主要通道的
--
FROM 139.159.150.*
今天的上海很大一块在两晋时期还是海滨呢。
【 在 lazygamer (lazygamer) 的大作中提到: 】
: 辽金以后慢慢淤积的。
: 直到明末,营口还是海。
--
修改:bhima FROM 139.205.198.*
FROM 139.205.198.*
这样呀?
【 在 sixue1999 的大作中提到: 】
: 辽西走廊好像是明代才成为主要通道的
:
--
FROM 124.64.16.*
这不正好说明上海的土地是冲击淤积土,土壤最肥沃,最适宜发展农业么?
所以明清苏松财税半天下。
【 在 bhima 的大作中提到: 】
: 今天的上海很大一块在两晋时期还是海滨呢。
:
--
FROM 103.40.221.*
上海根本就不是以农业富起来的,而是依托商业贸易。
【 在 McDonnell (麦克唐奈)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不正好说明上海的土地是冲击淤积土,土壤最肥沃,最适宜发展农业么?
: 所以明清苏松财税半天下。
--
FROM 139.205.198.*
松江府上海县忘了?
明松江府就下辖两个县,上海县,华亭县。明代初期,松江税赋总额达140万石赋粮的历史最高点。苏松二府的田赋,竟超过了浙江全省。二府之中,上海县、华庭县的面积仅及苏州七县的3/10,赋额却达到了苏州之半,故松江府的负担更重。
明洪武二十六年,全国总赋税粮2943万石,苏州府实征280.9万石,松江府实征129.9万石,但松江府属地仅苏州府十分之三,而赋税半于苏州。松江府以全国0.6%的田地承担了全国4.1%的赋税粮,“江南之赋税,莫重于苏松,而松尤为甚。”
【 在 bhima 的大作中提到: 】
: 上海根本就不是以农业富起来的,而是依托商业贸易。
:
--
FROM 103.40.221.*
明代弘治年间的《上海县志》称:
上海县旧名华亭,在宋时,番商辐续,乃以镇名,市舶提举司及榷货场在焉。元至元二十九年,以民物繁庶,始割华亭东北五乡,立县于镇,隶松江府,其名上海者,地居海之上洋也。
【 在 McDonnell (麦克唐奈) 的大作中提到: 】
: 松江府上海县忘了?
: 明松江府就下辖两个县,上海县,华亭县。明代初期,松江税赋总额达140万石赋粮的历史最高点。苏松二府的田赋,竟超过了浙江全省。二府之中,上海县、华庭县的面积仅及苏州七县的3/10,赋额却达到了苏州之半,故松江府的负担更重。
: 明洪武二十六年,全国总赋税粮2943万石,苏州府实征280.9万石,松江府实征129.9万石,但松江府属地仅苏州府十分之三,而赋税半于苏州。松江府以全国0.6%的田地承担了全国4.1%的赋税粮,“江南之赋税,莫重于苏松,而松尤为甚。”
: ...................
--
修改:bhima FROM 139.205.198.*
FROM 139.205.198.*
不正好说明明朝松江府就是华亭县,上海县么。
【 在 bhima 的大作中提到: 】
: 明代弘治年间的《上海县志》称:
: 上海县旧名华亭,在宋时,番商辐续,乃以镇名,市舶提举司及榷货场在焉。元至元二十九年,以民物繁庶,始割华亭东北五乡,立县于镇,隶松江府,其名上海者,地居海之上洋也。
--
FROM 103.4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