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淮河下游地区为何在东周以前未归王化?
商人大规模领略今湖北、安徽的沿江地区,主要是为了铜矿。除此之外,商人的活动范围还是主要在华北地区,西到关中,北到今北京,后期东到今青州。
【 在 charcoal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时淮河有自己入海口,不像后来黄河夺淮造成旱涝频发;大片的苏北皖北平原,想来那时也应该是沃野千里的膏腴之地吧?但一直没有并入农耕为底的华夏早期文明圈,一直被鄙为“淮夷、东夷”的化外之地,甚至连那么重要的徐州彭城都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才有一点上场热度。
--
FROM 223.104.17.*
1、大禹挂在会稽山这事儿本身存疑吧,目前考古上没有太多证据支撑。“禹会涂山”这个,好歹有个禹会遗址可以说一说。但是在禹可能存在的时代,找不太到从中原西部迁徙到长三角的文化。能找到的,也就是类似王油坊类型-广富林文化这种案例。但是除非对“禹”的认识有较大修正,不然不太容易对应到他身上。
2、江淮地区,在前2000到前1000年期间,也是有人居住的,并不是一片荒地。在这期间,苏中北、皖中北地区,有斗鸡台文化、点将台文化等分布,湖熟文化在江北也有一些分布。当然,皖西的话,如前所说,商人有涉足。到了周代,这里是群舒群蓼的地盘儿,也很热闹。。。
【 在 charcoal 的大作中提到: 】
: 大禹治水收功会稽(绍兴)怎么回事?在不质疑该事情真实性的基础上,难道是夏初到商周之间气候发生了变化?导致江淮沿海地区不适宜人们耕种居住,活动范围又变小了?还是原本江淮的农耕自然条件本就不如浙江杭甬一块,宁要浙江不要江淮?
--
FROM 210.12.245.*
这得看是指“东夷”的那个部分。狭义的东夷,指山东及周边的夷人。商代的话,商前期,商人与东夷交好。那时商人的主要进攻方向是关中地区。到了商后期,商人与夷人交恶,商人开始攻略今山东方向。到商末,大体发展到今青州一线。
淮夷的话,也是商后期主要的攻略方向之一。不过那里地势平坦不错,但是地势并不是决定胜负的唯一因素。商军也不可能无王而不胜。尤其是,商政权地处中原,四面都可能有敌人,专一攻击一个方向的时机不多。
更进一步的,黄淮地区尚且没有完全平定,江淮地区就更是远了。再加上前面说的,鄂皖地区长江沿线有铜矿,所以商人有动力着力经营,但是江淮地区就是另一回事儿了。
【 在 charcoal 的大作中提到: 】
: 中原和“东夷”间地势平坦、无山川阻隔且有河流输运交通,要融入交流很容易吧,不比洛阳盆地或关中盆地或河内之地交通要方便?中原(关洛)势力为何不顺势征服统一?
--
FROM 210.12.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