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李广的战绩并不突出为何在历史上如此出名?
- 最初听说李广来自“冯唐易老,李广难封”,那时其实是在对他了解不够多的情况下预先埋下了同情的情绪,这种情绪一直持续到看《汉武大帝》。后来看了一些基于史料的分析,看到一种推断:李广最擅长对付匈奴的中小规模打秋风,胜率很高,所以李广能够得到“飞将军”的称号(“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但是牵涉到万人及以上的大战役,要么战败被俘,要么“军亡导,或失道”,说他统帅大军的能力欠缺不为过。
 
 但是李广在历史上的知名度一点不在军功远胜的卫青、霍去病之下,很大一部分原因应该是中国文人和普通百姓对失势英雄的推崇,项羽、关羽也是典型的例子。其中,尤以失势文人为甚,这个群体爱用历史上与自己有类似遭遇的人物自比,来表达对失势的愤懑,而这部分文人的文采很多都相当了得,其中不乏千古流传的名篇,比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就来自王勃的《滕王阁序》,伴随着篇章本身的广泛流传,李广的声名也随之在百姓心目中种下烙印。
 --
 FROM 114.243.71.*
 
- 李广有自己的传,这很重要
 
 【 在 tcwyzhf (整天瞎想的青椒一枚) 的大作中提到: 】
 : 最初听说李广来自“冯唐易老,李广难封”,那时其实是在对他了解不够多的情况下预先埋下了同情的情绪,这种情绪一直持续到看《汉武大帝》。后来看了一些基于史料的分析,看到一种推断:李广最擅长对付匈奴的中小规模打秋风,胜率很高,所以李广能够得到“飞将军”的称号
 : 但是李广在历史上的知名度一点不在军功远胜的卫青、霍去病之下,很大一部分原因应该是中国文人和普通百姓对失势英雄的推崇,项羽、关羽也是典型的例子。其中,尤以失势文人为甚,这个群体爱用历史上与自己有类似遭遇的人物自比,来表达对失势的愤懑,而这部分文人的文采
 --
 FROM 118.199.71.*
 
-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在其他名将普遍以治军严整著称时,李广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基础上,更在沙场征战苦的前提下,治军简易、“士卒逸乐”,容易被兵士感念
 【 在 tcwyzhf (整天瞎想的青椒一枚) 的大作中提到: 】
 : 最初听说李广来自“冯唐易老,李广难封”,那时其实是在对他了解不够多的情况下预先埋下了同情的情绪,这种情绪一直持续到看《汉武大帝》。后来看了一些基于史料的分析,看到一种推断:李广最擅长对付匈奴的中小规模打秋风,胜率很高,所以李广能够得到“飞将军”的称号
 : 但是李广在历史上的知名度一点不在军功远胜的卫青、霍去病之下,很大一部分原因应该是中国文人和普通百姓对失势英雄的推崇,项羽、关羽也是典型的例子。其中,尤以失势文人为甚,这个群体爱用历史上与自己有类似遭遇的人物自比,来表达对失势的愤懑,而这部分文人的文采
 --
 FROM 60.13.135.*
 
- R
 主要是他的家族跟司马迁关系好。所以八十年代军队里的一般将军们都特别优待记者,
 好坏全凭他们说。
 
 
 【 在 tcwyzhf (整天瞎想的青椒一枚) 的大作中提到: 】
 : 最初听说李广来自“冯唐易老,李广难封”,那时其实是在对他了解不够多的情况下预先埋下了同情的情绪,这种情绪一直持续到看《汉武大帝》。后来看了一些基于史料的分析,看到一种推断:李广最擅长对付匈奴的中小规模打秋风,胜率很高,所以李广能够得到“飞将军”的称号
 : 但是李广在历史上的知名度一点不在军功远胜的卫青、霍去病之下,很大一部分原因应该是中国文人和普通百姓对失势英雄的推崇,项羽、关羽也是典型的例子。其中,尤以失势文人为甚,这个群体爱用历史上与自己有类似遭遇的人物自比,来表达对失势的愤懑,而这部分文人的文采
 --
 FROM 31.17.235.*
 
- 司马反对惩罚投降的李陵,被汉武帝气得弄没了JJ。
 所以司马就通过写书报复,鼓吹项羽是大英雄,刘邦是老流氓、老古惑仔,
 李广是英雄,卫青、霍去病都是拍皇帝马屁的佞幸小人。
 --
 FROM 183.218.172.*
 
- 流量明星呗,会自我炒作,有大V写手,老了还会满地打滚的要出镜机会。
 【 在 tcwyzhf (整天瞎想的青椒一枚) 的大作中提到: 】
 : 最初听说李广来自“冯唐易老,李广难封”,那时其实是在对他了解不够多的情况下预先埋下了同情的情绪,这种情绪一直持续到看《汉武大帝》。后来看了一些基于史料的分析,看到一种推断:李广最擅长对付匈奴的中小规模打秋风,胜率很高,所以李广能够得到“飞将军”的称号
 : 但是李广在历史上的知名度一点不在军功远胜的卫青、霍去病之下,很大一部分原因应该是中国文人和普通百姓对失势英雄的推崇,项羽、关羽也是典型的例子。其中,尤以失势文人为甚,这个群体爱用历史上与自己有类似遭遇的人物自比,来表达对失势的愤懑,而这部分文人的文采
 --
 修改:bhima FROM 139.205.235.*
 FROM 139.205.235.*
 
- --
 FROM 223.104.237.*
 
- 邀买人心 杀
 
 【 在 lk4096 的大作中提到: 】
 :
 :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在其他名将普遍以治军严整著称时,李广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基础上,更在沙场征战苦的前提下,治军简易、“士卒逸乐”,容易被兵士感念
 : 【 在 tcwyzhf (整天瞎想的青椒一枚) 的大作中提到: 】
 : : 最初听说李广来自“冯唐易老,李广难封”,那时其实是在对他了解不够多的情况下预先埋下了同情的情绪,这种情绪一直持续到看《汉武大帝》。后来看了一些基于史料的分析,看到一种推断:李广最擅长对付匈奴的中小规模打秋风,胜率很高,所以李广能够得到“飞将军”的称号
 : : 但是李广在历史上的知名度一点不在军功远胜的卫青、霍去病之下,很大一部分原因应该是中国文人和普通百姓对失势英雄的推崇,项羽、关羽也是典型的例子。其中,尤以失势文人为甚,这个群体爱用历史上与自己有类似遭遇的人物自比,来表达对失势的愤懑,而这部分文人的文采
 
 #发自zSMTH@SM-N9700
 --
 FROM 117.136.38.*
 
- 你知道司马迁为啥宫刑吗
 【 在 tcwyzhf 的大作中提到: 】
 : 最初听说李广来自“冯唐易老,李广难封”,那时其实是在对他了解不够多的情况下预先埋下了同情的情绪,这种情绪一直持续到看《汉武大帝》。后来看了一些基于史料的分析,看到一种推断:李广最擅长对付匈奴的中小规模打秋风,胜率很高,所以李广能够得到“飞将军”的称号(“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但是牵涉到万人及以上的大战役,要么战败被俘,要么“军亡导,或失道”,说他统帅大军的能力欠缺不为过。
 :
 : 但是李广在历史上的知名度一点不在军功远胜的卫青、霍去病之下,很大一部分原因应该是中国文人和普通百姓对失势英雄的推崇,项羽、关羽也是典型的例子。其中,尤以失势文人为甚,这个群体爱用历史上与自己有类似遭遇的人物自比,来表达对失势的愤懑,而这部分文人的文采很多都相当了得,其中不乏千古流传的名篇,比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就来自王勃的《滕王阁序》,伴随着篇章本身的广泛流传,李广的声名也随之在百姓心目中种下烙印。
 
 - 来自「最水木 for iPhone 11」
 --
 FROM 117.13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