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李广的战绩并不突出为何在历史上如此出名?
打个漂亮仗,
落个好名声,
这并非历史常态,
大部分做出巨大贡献的将领干脏活累活,
李广如何,
敌人已经给出评价了,
【 在 tcwyzhf 的大作中提到: 】
: 最初听说李广来自“冯唐易老,李广难封”,那时其实是在对他了解不够多的情况下预先埋下了同情的情绪,这种情绪一直持续到看《汉武大帝》。后来看了一些基于史料的分析,看到一种推断:李广最擅长对付匈奴的中小规模打秋风,胜率很高,所以李广能够得到“飞将军”的称号(“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但是牵涉到万人及以上的大战役,要么战败被俘,要么“军亡导,或失道”,说他统帅大军的能力欠缺不为过。
: 但是李广在历史上的知名度一点不在军功远胜的卫青、霍去病之下,很大一部分原因应该是中国文人和普通百姓对失势英雄的推崇,项羽、关羽也是典型的例子。其中,尤以失势文人为甚,这个群体爱用历史上与自己有类似遭遇的人物自比,来表达对失势的愤懑,而这部分文人的文采很多都相当了得,其中不乏千古流传的名篇,比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就来自王勃的《滕王阁序》,伴随着篇章本身的广泛流传,李广的声名也随之在百姓心目中种下烙印。
--
FROM 114.254.3.*
刘邦武力值不如项羽,但对待老百姓肯定比项羽好多了,约法三章不就古代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么
【 在 ddb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怎么看出来项羽是英雄刘邦是老流氓的...
: 分明是刘邦比项羽强得多
:
--
FROM 114.242.249.*
都是宣传的功劳,普通老百姓能接触到的真实信息很少
【 在 tcwyzhf 的大作中提到: 】
: 最初听说李广来自“冯唐易老,李广难封”,那时其实是在对他了解不够多的情况下预先埋下了同情的情绪,这种情绪一直持续到看《汉武大帝》。后来看了一些基于史料的分析,看到一种推断:李广最擅长对付匈奴的中小规模打秋风,胜率很高,所以李广能够得到“飞将军”的称号(“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但是牵涉到万人及以上的大战役,要么战败被俘,要么“军亡导,或失道”,说他统帅大军的能力欠缺不为过。
: 但是李广在历史上的知名度一点不在军功远胜的卫青、霍去病之下,很大一部分原因应该是中国文人和普通百姓对失势英雄的推崇,项羽、关羽也是典型的例子。其中,尤以失势文人为甚,这个群体爱用历史上与自己有类似遭遇的人物自比,来表达对失势的愤懑,而这部分文人的文采很多都相当了得,其中不乏千古流传的名篇,比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就来自王勃的《滕王阁序》,伴随着篇章本身的广泛流传,李广的声名也随之在百姓心目中种下烙印。
--
FROM 43.224.44.*
你第一句话读起来,是司马迁被汉武帝气没了jj
【 在 chinesehero 的大作中提到: 】
: 司马反对惩罚投降的李陵,被汉武帝气得弄没了JJ。
: 所以司马就通过写书报复,鼓吹项羽是大英雄,刘邦是老流氓、老古惑仔,
: 李广是英雄,卫青、霍去病都是拍皇帝马屁的佞幸小人。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1 Pro」
--
FROM 42.120.74.*
现在大家都知道打仗要花钱。大兵团作战更要花钱。
大兵团会战(正)和特种部队短促突击(奇)相结合,才是正确的打法。
一味的大兵团作战,古今中外的惨痛历史教训都有很多。
单纯从军事上讲,汉武帝这种打法问题很大。
打到最后,不仅军事失利,经济也搞垮了。
有点像美国在阿富汗的20年一样,钱花了无数,效果只有一时。
匈奴窜逃又怎么样,这个土地照样又出现了其它的游牧民族。
实际上,李广很有点像后世的特种部队的短促突击。
特种部队的短促突击,以打击敌人的有价值的经济目标和民生目标为主。
这种部队,单兵作战能力很强,所以对指挥官的能力和个人魅力要求很高。
但是,汉武帝故意给了霍去病,有点像常公。
霍去病的部队有很多的外族人,外族人杀外族人,更加心更狠手更辣。
你不要看史书上说,霍去病今天5万人,明天7万,搞不好杀的是妇幼老弱病残,不是青壮年男子。
霍去病死了,加上霍去病背后射死李敢,这种打法就搞不下去了,被汉武帝搞废了。
【 在 tcwyzhf 的大作中提到: 】
: 最初听说李广来自“冯唐易老,李广难封”,那时其实是在对他了解不够多的情况下预先埋下了同情的情绪,这种情绪一直持续到看《汉武大帝》。后来看了一些基于史料的分析,看到一种推断:李广最擅长对付匈奴的中小规模打秋风,胜率很高,所以李广能够得到“飞将军”的称号(“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但是牵涉到万人及以上的大战役,要么战败被俘,要么“军亡导,或失道”,说他统帅大军的能力欠缺不为过。
: 但是李广在历史上的知名度一点不在军功远胜的卫青、霍去病之下,很大一部分原因应该是中国文人和普通百姓对失势英雄的推崇,项羽、关羽也是典型的例子。其中,尤以失势文人为甚,这个群体爱用历史上与自己有类似遭遇的人物自比,来表达对失势的愤懑,而这部分文人的文采很多都相当了得,其中不乏千古流传的名篇,比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就来自王勃的《滕王阁序》,伴随着篇章本身的广泛流传,李广的声名也随之在百姓心目中种下烙印。
--
修改:xiaokang FROM 119.100.56.*
FROM 218.197.30.*
萧曹的子嗣已经是中国古代史的顶流了,但跟李广的子孙比起来简直跟小丑差不多。
这就是楼主想知道的为什么。
--
FROM 117.181.96.*
跟宣传口的司马迁惺惺相惜。
--
FROM 223.104.211.*
没有办法李广在关键的几次战役上表现平平
为人处世也不行
【 在 tcwyzhf 的大作中提到: 】
: 最初听说李广来自“冯唐易老,李广难封”,那时其实是在对他了解不够多的情况下预先埋下了同情的情绪,这种情绪一直持续到看《汉武大帝》。后来看了一些基于史料的分析,看到一种推断:李广最擅长对付匈奴的中小规模打秋风,胜率很高,所以李广能够得到“飞将军”的称号(“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但是牵涉到万人及以上的大战役,要么战败被俘,要么“军亡导,或失道”,说他统帅大军的能力欠缺不为过。
: 但是李广在历史上的知名度一点不在军功远胜的卫青、霍去病之下,很大一部分原因应该是中国文人和普通百姓对失势英雄的推崇,项羽、关羽也是典型的例子。其中,尤以失势文人为甚,这个群体爱用历史上与自己有类似遭遇的人物自比,来表达对失势的愤懑,而这部分文人的文采很多都相当了得,其中不乏千古流传的名篇,比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就来自王勃的《滕王阁序》,伴随着篇章本身的广泛流传,李广的声名也随之在百姓心目中种下烙印。
--
FROM 122.247.156.*
简单来说就是文人对时运不济的控诉。
【 在 tcwyzhf 的大作中提到: 】
: 最初听说李广来自“冯唐易老,李广难封”,那时其实是在对他了解不够多的情况下预先埋下了同情的情绪,这种情绪一直持续到看《汉武大帝》。后来看了一些基于史料的分析,看到一种推断:李广最擅长对付匈奴的中小规模打秋风,胜率很高,所以李广能够得到“飞将军”的称号(“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但是牵涉到万人及以上的大战役,要么战败被俘,要么“军亡导,或失道”,说他统帅大军的能力欠缺不为过。
: 但是李广在历史上的知名度一点不在军功远胜的卫青、霍去病之下,很大一部分原因应该是中国文人和普通百姓对失势英雄的推崇,项羽、关羽也是典型的例子。其中,尤以失势文人为甚,这个群体爱用历史上与自己有类似遭遇的人物自比,来表达对失势的愤懑,而这部分文人的文采很多都相当了得,其中不乏千古流传的名篇,比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就来自王勃的《滕王阁序》,伴随着篇章本身的广泛流传,李广的声名也随之在百姓心目中种下烙印。
--
FROM 120.229.64.*